漆身吞炭是什么意思
[出處]《戰國策·趙策一》。[釋義]戰國時晉國人豫讓作為知伯的門客,很受器重。后趙襄子與韓、魏共滅知伯,將知伯的頭當作飲器。豫讓逃隱山中,發誓要替知伯報仇。他第一次行刺不成功,趙襄子放了他。他又用漆涂身,中毒后全身長出癩瘡,并刮去胡須和眉毛,又吞炭致啞。不久,豫讓潛伏在襄子必須通過的橋下。襄子過橋時,發現并抓獲了豫讓。豫讓請求劍擊襄子的衣服以示報仇,襄子應允。事后,豫讓自殺。[用法]贊美義士知恩圖報,舍身復仇;或表示自變音容。[常用形式]豫讓報恩豫讓國士漆身漆涂身炭欲吞炭吞豫讓聲消漆身吞炭豫讓橋斬空衣擊衣[例]“程嬰存祀義,豫讓報恩心。”(清·徐乾學《北征》之六)|“報仇更比漆身苦,兩人后先得死所?!?清·劉震《易水歌》)
上一篇:滿斛進檳榔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漱石枕流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