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敲是什么意思
【典源】 五代·何光遠(yuǎn)《鑒戒錄》卷八:“ (賈島) 自是往往獨(dú)語,旁若無人。或鬧市高吟,或長街嘯傲。忽一日于驢上吟得‘鳥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初欲著推字,或欲著敲字,煉之未定。遂于驢上作推字手勢,又作敲字手勢,不覺行半坊,觀者訝之,島似不見。時韓吏部權(quán)京兆尹,意氣清嚴(yán),威振紫陌。經(jīng)第三對呵喝,島但手勢未已,俄為宦者推下驢,擁至尹前,島方覺悟,顧問欲責(zé)之,島具對。‘偶得一聯(lián),吟安一字未定,神游詩府,致沖大官,非敢取尤,希垂至鑒。’韓立馬良久,思之,謂島曰:‘作敲字佳矣。’遂與島并轡語笑,同入府署,共論詩道,數(shù)日不厭,因與島為布衣之交。”
【今譯】 唐代詩人賈島苦心吟詩。一次,他在京城中騎驢吟得:“鳥宿池中樹,僧敲月下門”一聯(lián),其中用“推”字還是用“敲”字,一時斟酌未定。于是邊行邊以手作“推”、“敲”姿勢,不覺沖撞京兆尹韓愈儀仗。韓愈詢問,賈島如實(shí)說明原委,韓愈思考后告訴他:“還是用敲字為佳。”二人于是同入官府論詩,結(jié)為詩文之交。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反復(fù)斟酌錘煉詩文詞句; 也用以指對某種情況再三分析權(quán)衡。
【典形】 出手推敲、韓公知、煉推敲、推敲字、引手作推敲。
【示例】
〔出手推敲〕 宋·陳師道《騎驢》:“出手推敲寧避尹,題門吟詠不逢人。”
〔韓公知〕 豢·王攄《上宋蓼天少宰》:“昔者賈島長安市,苦吟曾遇韓公知。”
〔煉推敲〕 宋·陸游《四月二十三日作》:“款門僧亦絕,無句煉推敲。”
〔推敲字〕 元 · 馬致遠(yuǎn) 《湘妃怨》:“吟詩未穩(wěn)推敲字,為西湖捻斷髭。”
上一篇:指鹿為馬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掩鼻工讒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