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筆從戎是什么意思
【典源】 《東觀漢記·班超》:“ (班超) 家貧,為官傭寫書以供養。久勞苦,嘗輟業投筆嘆曰:‘大丈夫無它志略,猶當效傅介子、張騫立功異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筆研間乎?’”《后漢書·班超列傳》亦載。
【今譯】 后漢班超少時家貧,為官抄寫文書以供養母親。時間久了覺得很勞累,停止書寫扔掉筆嘆息說:“大丈夫沒有別的志向,也應當仿效傅介子、張騫立功遠地,以博取封侯,豈能長久在筆硯間討生活呢?”
【釋義】 后以此典表示棄文從戎, 建功疆場。
【典形】 班筆、班超奮筆、班超投筆、從戎筆、從戎學班、定遠筆、棄筆從戎、棄毛錐、投筆、投筆從戎、投班筆、班生笑、投筆取封、班傭筆、虎頭投筆、投筆書生、守筆硯、投筆吏、思投日、棄筆。
【示例】
〔班筆〕 唐·元稹《紀懷贈李六望曹》:“班筆行看擲,黃陂莫漫澄。”
〔班超投筆〕 清·黃遵憲《過安南西貢有感》:“班超投筆氣如山,萬里封侯出玉關。”
〔從戎筆〕 唐·李商隱《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既載從戎筆,仍披選勝襟。”
〔從戎學班〕 宋·蘇軾《次韻和子由欲得澄泥磯》:“封題寄去吾無用,近日從戎擬學班。”
〔定遠筆〕 唐·王昌齡《從軍行》:“雖投定遠筆,未坐將軍樹。”
〔棄筆從戎〕唐·張鷟《游仙窟》:“兄及夫主,棄筆從戎,身死寇場,煢魂莫反。”
〔棄毛錐〕 元·耶律楚材《贈摶霄筆》:“免向江淹求彩管,莫學班氏棄毛錐。”
〔投筆〕 唐·駱賓王《宿溫城望軍營》:“投筆懷班業,臨戎想霍勛。”
〔投筆從戎〕 清·唐孫華《題黃研旅出塞圖》:“丈夫生不能如班仲升。投筆從戎封萬里。”
上一篇:揚雄投閣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投筆從戎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