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元棄甲是什么意思
【典源】《左傳·宣公二年》:“二年春,鄭公子歸生受命于楚,伐宋。宋華元、樂呂御之。二月壬子,戰于大棘,宋師敗績囚華元,獲樂呂,及甲車四百六十乘,俘二百五十人,馘百人。……宋城,華元為植,巡功。城者謳曰:‘睅其目,皤其腹,棄甲而復。于思于思,棄甲復來。’使其驂乘謂之曰:‘牛則有皮,犀兕尚多,棄甲則那?’役人曰:‘從其有皮,丹漆若何?’華元曰:‘去之,夫其口眾我寡。’”
【今譯】 春秋時鄭國派軍伐宋,宋國派華元等抵御,作戰失敗,華元被俘,損失甲車幾百乘。后來宋國以百輛兵車,幾百匹馬將華元贖回。宋國筑城,派華元監工巡視,筑城的百姓唱歌諷刺他:“瞪著眼,鼓著肚,丟掉甲車跑回來。大胡子大胡子,丟掉甲車逃回來。”華元讓其陪乘的回答:“牛還有皮,犀兕也很多,丟些甲算什么!”百姓又唱:“即使有皮,丹漆哪里來?”華元只好趕快走開。
【釋義】 后以此典形容作戰失敗,丟失輜重。
【典形】 華元棄甲、牛有皮、棄甲、兕皮多、犀兕多。
【示例】
〔華元棄甲〕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諧隱》:“昔華元棄甲,城者發睅目之謳。”
〔牛有皮〕 宋·黃庭堅《次韻奉送公定》:“棄甲尚文過,兕多牛有皮。”
〔棄甲〕 清·鮑鉁《范忠貞公祠》:“當年閩海見傳烽,犀兕空多棄甲重。”
〔兕皮多〕 清·錢謙益《王師》之一:“彎弓蒲矢在,棄甲兕皮多。”
〔犀兕多〕 清·王士禛《潼關》:“復隍幾見熊羆守,棄甲空傳犀兕多。”
上一篇:千里莼羹是什么意思
下一篇:華封三祝是什么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