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己知彼,你真的知道嗎
“知己知彼,百戰(zhàn)不殆”,道理大家都知道,然而,做起事來該失敗的還是會失敗,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對此,我也曾百思不得其解。時間長了、經驗多了,終于悟出了其中玄妙,失敗的關鍵其實就在于——人們不知道知己知彼是為了什么。換句話說,知己知彼后該做些什么,他們不知道,或者知道卻沒有做。
那么,知己知彼是為了什么呢?知己知彼后該做些什么呢?
知己知彼是為了奠定格局,形成有利于自己的開局。用圍棋術語來講,那就是進入一盤有布局優(yōu)勢的對局。對于職場人來講,奠定格局就意味著向公司提出盡可能有利于自己的條件。
如果有一個公平秤,一頭是項目,一頭是團隊,那么往往項目那頭要重得多,因為沒有一個項目會讓一個團隊簡簡單單成功。
如果有一個公平秤,一頭是任務,一頭是你,那么往往任務那頭要重得多,因為沒有一個任務會讓平凡的你簡簡單單成功。
現實就是——要想成功,你就需要更多的籌碼。
結論就是——要想成功,你就需要講條件。
是的。職場人要根據工作以及自身情況,向公司要錢、要權、要人、要信任……總而言之,職場人,你需要講條件。
對于職場人而言,在這個世界上有兩種知己知彼:一種叫做“偽知己知彼”,即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直接開始工作;一種叫做“真知己知彼”,即在知己知彼的情況下講好條件后開始工作。
真知己知彼和偽知己知彼,這兩者之間究竟有何差異呢?——講條件。真知己知彼有講條件,而偽知己知彼沒有。兩者的差異就在于此。更確切地說,真知己知彼屬于知道力層次的知己知彼,偽知己知彼屬于執(zhí)行力層次的知己知彼。
話說辛亥革命風起云涌,大清王朝搖搖欲墜。
清廷想起了袁世凱。
給他個幫辦軍務的名義,袁說老了不中用;
于是給他一個總督的名義,袁說身體不舒服;
于是給他全權處理平叛事務,袁說腿疼走不動;
于是清廷解散皇族內閣,請袁出任總理大臣,大權獨攬。
于是,袁昂首出山。
拳打南山猛虎,輕輕松松地搞掂了南方革命黨;
腳踢北海蛟龍,輕輕松松地推翻了滿清皇朝。
僅用5個月,從一個漁翁變成了大總統(tǒng)。
袁世凱的一舉一動,非常值得大家認真品味。
如果將袁世凱比做項目經理,將撲滅南方革命黨比做項目的話,如果沒有在項目前講條件的成功,那么無論項目成敗,袁都會左右不是人,更甭提摘果子了。如果袁不是總理大臣,什么南北議和呀,清帝退位呀,連發(fā)生的可能性都沒有。如果袁不是總理大臣,什么成為民國大總統(tǒng),門兒都沒有。
袁的項目成功,正是真知己知彼的典范。我想,知己知彼的最高境界,亦不過如此吧?!
上一篇:真理的等級,你知道嗎
下一篇:知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