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孩子抑郁的表現
馬蒂患上了中度抑郁癥,這讓爸爸媽媽都非常擔心,他們很想幫助馬蒂,但是又不敢輕舉妄動,生怕觸動了馬蒂的負面情緒。他們還想起心理醫生的叮囑:盡量減少刺激馬蒂,給他帶來快樂的感受,讓他感覺到父母的愛,避免他產生輕生厭世的想法。
在接受心理醫生的診斷之前,媽媽對于馬蒂的反常表現并不完全了解,也沒有及時發現。現在知道馬蒂患上了中度抑郁癥,再來看馬蒂的各種表現,媽媽覺得的確很符合抑郁癥患者的行為舉止。例如這個周末,最喜歡和小伙伴們一起玩球的馬蒂就沒有出門,而是一個人呆呆地坐在房間里,看著窗外。其實,馬蒂上個周末也沒有出門,當時媽媽很慶幸,因為馬蒂一旦出去玩球就會渾身臟兮兮地回來,媽媽認為這樣留在家里安靜一下反而是好事情。但是現在看著馬蒂,媽媽只有擔心,媽媽多么希望他可以和以前一樣出去和小伙伴們玩球。媽媽委婉地對馬蒂說:“馬蒂,媽媽要去超市采購,你可以陪著媽媽一起去嗎?因為我要買的東西很多,我想你可以幫我。”馬蒂頭也不回,說:“不去!”媽媽很無奈,又問:“那么你想吃什么東西,媽媽可以給你買!”馬蒂還是頭也不回:“什么也不想吃。”媽媽不知道該如何是好,只得走出馬蒂的房間。
過了一會兒,爸爸又來和馬蒂溝通:“馬蒂,今天天氣很好,我們約上你的幾個小伙伴,一起去山上宿營和野餐,好嗎?”“不好,不好,不好!”馬蒂的情緒突然糟糕起來,他站起來,轉身走到爸爸身邊,把爸爸推到房間門外:“我只想一個人待著。”面對馬蒂的不禮貌,爸爸原本想發火,但是想到馬蒂此刻正在承受著的痛苦,他選擇了忍耐。
馬蒂的表現是典型的抑郁癥表現,即對一切事情都不感興趣,對于美食也絲毫沒有欲望,只想一個人待著,不愿意與人打交道。這樣看來,馬蒂很像患上了自閉癥,實際上馬蒂只是抑郁癥,和自閉癥沒有任何關系。他只是覺得很厭倦,沒有興趣而已。當然,很多父母并非專業的心理領域研究學者,為此他們常常會把自閉癥與抑郁癥搞混,尤其是當這兩種心理疾病的癥狀表現出共同點的時候,他們更是無法準確區分。沒關系,心理專家為我們指出了兒童抑郁癥的五個方面的典型表現,父母只要掌握了這五種典型表現,就可以更加細致地觀察孩子的表現,給予孩子更好的幫助和對待。
第一,患有兒童抑郁癥的孩子,身體上會出現明顯不適,如食欲降低,體重減輕,頭昏腦漲,便秘,整個人都很疲憊和乏力等。這些癥狀都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在看到孩子的改變之后,父母要當即深入觀察和了解孩子,才能及時把握孩子的情況,才能有的放矢地幫助孩子。
第二,孩子們在身體發生反應后,情緒上也會陷入波動狀態。他們或者情緒很消沉低落,或者馬上變得特別亢奮,或者敏感自卑,或者心中充滿疑慮,甚至有些孩子還會產生負罪感,不管事情的責任是否需要他們承擔,他們都會指責和否定自己,這樣一來,他們的情緒狀態陷入負面循環之中。
第三,孩子的思維模式也會發生改變。患有兒童抑郁癥的孩子很難專注地去做很多事情,甚至對于他們原本很感興趣的游戲,或者是動畫片,他們也會失去興致繼續參與。他們的理解能力和記憶能力都會相應下降,甚至有些孩子還會出現幻覺,無法區分清楚幻覺、想象與現實之間的關系。
第四,孩子的行為會發生改變。心態的變化、思維模式的改變、情緒的波動,理所當然會導致孩子的行為發生改變。當孩子莫名其妙地哭泣,當原本性情溫和的孩子變得具有攻擊性,當孩子傷害自己和他人,父母要留意他們的情緒狀態和變化,從而才能有效地幫助孩子,給予孩子最好的情緒引導和疏導。
第五,人際關系隨之發生變化。患有兒童抑郁癥的孩子會刻意逃避人際相處,他們漸漸地疏遠了原本關系親密的好朋友,也會和父母之間頻繁地發生矛盾和爭吵,還會亂發脾氣,不愿意見到陌生人或者接觸陌生的事物。他們就像是一頭受傷的小獸一樣,只想把自己隱藏起來,只想獨自舔舐傷口,他們拒絕別人的幫助和親近,也不愿意幫助和親近別人。
上述這五個方面的表現,是抑郁癥孩子典型的異常情緒和心理狀態、異常行為的表現。作為父母,要想照顧好孩子,撫育孩子健康快樂地成長,除了要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等基本生理需求之外,還要了解孩子的情緒和感情狀態,洞察孩子的心理出現了怎樣的變化,以及孩子需要得到怎樣的幫助。只有積極幫助和引導孩子,孩子才能健康快樂地成長,才能走出抑郁的困擾,擁有充實美好的童年。
上一篇:主動出擊,尋找和創造屬于自己的機會
下一篇:親近大自然,享受最純凈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