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謝親密關系伴侶,幫助我們看清自己
達令是我在豆瓣上認識的一個姑娘,前段時間,她談到了自己在戀愛中的一些問題。
她和男朋友度過了三個月轟轟烈烈的熱戀期,戀愛的溫度開始慢慢回落到正常值。那三個月里,她和男朋友基本每晚都會打電話打到很晚,甚至是通過視頻看著對方入睡,一周要見三次面。
前一周,因為男朋友連續有朋友拜訪,忽略了達令,連著幾天他們都沒有像之前一樣煲電話粥。冷卻了幾天,再見面之后,達令發現男朋友準備了禮物給她。可見,男朋友還是關心她的,只是這種關心不總是通過口頭表達。
達令喜歡用言語表達自己的感受,男朋友話不多,喜歡用行動表示。那次見面,達令見男朋友心情悶悶不樂,還以為他在生自己跟他冷戰的氣。但達令問了許久,男朋友也不愿意多說。結果,情緒敏感的達令,就覺得受不了了。
那天夜里,達令失眠了,她一邊哭一邊想:為什么每一次戀愛,對方一旦忽略自己,自己就會難過得不行?每一次戀愛,都是轟轟烈烈的,有時候連家人朋友的信息都懶得回復,一陷入戀愛中,世界好像就只需要一個伴侶就足夠了。
我問達令:“除了戀愛關系上的降溫,最近有沒有發生什么其他的事情?”
達令是一個自我覺知力很強的姑娘,聽我這樣問,她立馬就開始反思,并說道:“我深夜痛哭,跟他有直接的關系,可是透過現象看本質,也許我是因為對生活現狀的不滿意,只不過是轉移了矛盾而已。”
我有點好奇,達令為什么這樣說?她解釋道:“最近因為疫情,我的學業和社交活動都被限制了。室友紛紛搬走,我一個人窩在家里,異國他鄉,孤獨是避免不了的,那親密關系里的他,就成了我的朋友、戀人、家人,也成了我學習學不下去、不想工作的借口,以及情緒的發泄口。”
總結過往的戀愛經歷之后,達令得出一個結論:“有些喜歡和愛,如果超出對方的承受能力,其實就是一種負擔。這種戀愛方式,其實是不健康的,你自己覺得自己付出了很多,但對方根本不需要這樣超量的付出。你稱為‘愛’,不過是因為對生活無能,才轉移到伴侶上的‘控制欲’。”
我其實挺驚訝的,對于一個沒有心理學基礎的姑娘來說,能夠有這樣的覺知和內省能力,真的不容易。事實上,這也的確是問題的關鍵點,親密關系的實質是一面鏡子,折射出我們內心最不想面對的部分。
對達令來說,她最不想面對的,是一個人的獨處。所以,在進入親密關系后,她會無時無刻地想要和對方在一起,當對方因其他事情無法陪伴她時,她如同掉入一個巨大的黑洞中,不知該怎么面對。所以說,當親密關系出現問題,當我們在關系中感覺很痛苦、很糾結時,那就是我們開始成長的最好時機。
親密關系伴侶,不是用來滿足我們內在需求的,我們內心深處的問題,歸根結底還是要靠我們自己來解決。親密關系伴侶不是我們的共生體,他是一個獨立的人,需要有自己的時間和空間,且再相愛的兩個人也不可能時刻捆綁在一起。孤獨,是每個人生命中的必修課,我們只是透過親密伴侶,深入地認識自己,進而療愈自己的創傷,最終成為一個完整的自己。
達令也認清了這個事實,她說:“親密關系的倦怠感總會到來,無論換多少個伴侶,總有一天,激情會褪去,對方會讓自己不再那么小鹿亂撞、熱血沸騰,彼此不再時刻黏一起。但這并不意味著對方不愛自己,也不意味著彼此的關系不再親密。只是,我要學會跟自己的孤獨相處,這是我自己的課題。”
為什么親密關系會成為一面鏡子呢?這主要是因為,我們的潛意識里充滿錯綜復雜的選擇、記憶、想法、信念和感覺,這與我們成長過程中的經歷有關。當我們進入一段親密關系后,在跟伴侶的相處或者矛盾爭吵中,會不斷觸發這個潛意識機制,會讓早年的一些情緒重現,仿佛回到孩提時代,讓我們難以擺脫那種痛苦的感受。
在這樣的情境下,我們會選擇與伴侶爭吵,埋怨伴侶做得不好,內在的原因就是,指責伴侶遠比面對自己的痛苦要容易。實際上,我們不該厭惡這樣的時刻,因為只要誠心檢視和追溯,這個過程會讓我們不斷發覺自己內心深處的癥結,讓我們更加了解自己。
當問題發生時,不要只是一味地把手指向伴侶,還要記得向內看看:你為什么會那么在意他說的某句話?你為什么會覺得自己很受傷?這種體驗讓你想起了什么?你憤怒的背后有沒有恐懼存在?這些才是你需要關心的,也是解決問題的核心。
我很喜歡一句話:“每當你覺得受到傷害,要記住,那是因為你有一個傷口。”正是因為我們有一個或多個傷口,所以別人不經意地碰觸,都會刺痛我們敏感的神經。我們的痛苦,不總是因為他人做錯了什么。即便真的是對方做了某些事,那也是他們的事,除非我們身上有傷,否則無論是灑水還是撒鹽,都不會讓我們的情緒此起彼伏。
經營關系,永遠要在自己的身上著力。要別人改變,先改變自己;要讓事情變得更好,先讓自己變得更好。美好的親密關系,不是要找一個完美無缺的靈魂伴侶,也不是讓對方滿足自己安全、愛、性、情感、財務等需求,而是借由親密關系伴侶的存在,看到我們在成長過程中缺失的部分,向對方表達自己此刻的痛苦情緒,用愛來支持自己去面對傷痛。這個時候,療愈就開始了,而彼此的關系也會變得更加親密。
上一篇:想改變命運,先改變自己的不良習慣
下一篇:懂得轉彎才能走得更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