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讓不懂禮毀了整本書
每本書都有自己的語言風格。懂禮的女人,翻開她的“女人書”,人們能夠得到愉悅、舒適的閱讀體驗,吸引著人們細細品味。而不懂禮的女人,她的書用四個字就能概括:不忍直視。
朋友發過一條關于插隊的朋友圈。公交車來了,大家都安靜地排隊上車,這時,幾個女人大大咧咧地走過來,無視隊伍,很強勢地擠上了車。有人指責她們,她們理直氣壯地回答:“這公交車又不是你家開的!”丑態畢露。
我還看過一個視頻:電影院里,一個女孩始終亮著手機屏幕,燈光嚴重影響了周圍人,不僅如此,她的手機里還不斷傳出消息提醒的聲音。一個坐在她后面的觀眾把這一幕拍下來發到了網上,視頻長達四分多鐘,網友們只能看到她黑漆漆的背影,熱評第一是這樣寫的:丑人多作怪。
網上還流傳過這樣一張照片:一位老鋼琴家在臺上演奏,神情專注,臺下的觀眾們也都聽得十分入神。但是,第一排的兩名女性卻不合時宜地翹起了二郎腿。網友紛紛指責她們不懂禮,不尊重老藝術家。
……
人們都說,女人是一道風景線。但是,這樣的風景,你還會覺得美嗎?
什么是“禮”?不同的人可能有不同的答案。有人認為,遵守父母和老師從小教導的禮儀規范是懂禮;有人認為,待人友善,常說“謝謝”“對不起”是懂禮;也有人認為,去西餐廳吃飯,知道餐桌禮儀是懂禮。我們不能說這些觀點不對,也不能說某種觀點能涵蓋“禮”的全部內容。可見,“禮”是一個相當復雜的概念。
所以,我并不會像寫“中小學生行為守則”那樣,把女人應該懂的禮逐條羅列出來,一是因為“禮”涵蓋了生活和工作的方方面面,是羅列不完的;二是因為,這么做只能讓禮變成刻板的條條框框,除了會讓人感到束手束腳之外,沒有任何意義。
在這里,我只想說一說我認識的一個女人。這個女人叫安圓,是我朋友的朋友。
第一次見到安圓,是在朋友組織的聚餐上。那天,她穿了一件長到膝蓋的淡黃色格子連衣裙,給人的感覺十分清爽、大方。飯桌上,安圓的位置正好是服務員上菜的地方,每次服務員端菜過來,她都會起身用雙手接過,然后笑著對服務員說“謝謝”。
因為并不是所有人都互相認識,所以飯局最開始,大家還有點放不開,但一輪推杯換盞之后,也就熟絡了起來。期間,不管是誰說話,安圓都會很認真地聽,說到好笑的地方,她會掩住嘴巴“赫赫”地笑;說到她感興趣的事情時,她就會等別人停下來以后,再發表一些自己的看法。整個過程,安圓既不拘泥于小節,也沒有過分大大咧咧,尺度拿捏得相當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次見到安圓,是和朋友逛街時碰巧遇到她。我還沒來得及開口,她就主動和我打招呼,甚至像老朋友那樣寒暄了幾句。令我有點感動的是,她居然記住了我的名字。這次意外的會面讓我覺得,她是一個情商很高的女人。
過了大半年,清明節期間,朋友小A約我去附近的一個景點踏青。她告訴我,同行的人一共五個,我都認識。在她提到的名字當中,就有安圓。
我們很快就出發了,隊伍中有兩個女生,大概是開心過了頭,嗓門特別大,引來了不少游客側目。安圓則不同,看得出來她很喜歡旅游,一路上特別活躍,也和大家有說有笑,但這種活躍是克制的,不會給他人帶來困擾。
清明時節,萬物復蘇,因為這個城市氣候比較溫暖,許多花很早就開了。女人似乎天生愛花,我們都抗拒不了花的魅力。那兩個女生一路上采摘了不少,如果看到更加好看的,可是拿不下了,就會把手里的花隨手一扔,然后去摘新的,安圓也很喜歡花,但她一朵也沒有摘,而是選擇把它們的美留在自己的相機里。
后來,小A跟我說,下次還有活動肯定不會叫她們兩個(那兩個大嗓門的女生),太丟人了!再后來,安圓、小A和我在朋友圈里分享踏青時的照片和踏青的感受,我和安圓也以此為契機成為好朋友,而那兩個女生的朋友圈依然是每天的吃喝拉撒和自拍。
女人和男人的不同點很多,除了性別以外,還包括思維方式、氣質等,但不包括“禮”。有的女人依仗自己的性別,許給自己諸多特權,比如遲到的特權。她們的觀點是,我是女人,出門前要化妝,所以遲到是正常的,你們等我也是正常的。殊不知,別人給的才叫特權,自己給的只能叫縱容。一個縱容自己的女人,即使知道什么是“禮”,又怎么能做到有禮呢?
“禮”是對自己多一份克制,是對他人多一份尊重、理解,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處世態度。無禮就像傾盆大雨,消耗了自己,淋濕了別人;懂禮則是潤物細無聲的小雨,既使自己保持了得體的姿態,又能讓他人感到舒服。
聰明的你,會作何選擇呢?
上一篇:具備“單身力”,婚姻更美滿
下一篇:努力到無能為力,拼搏到感動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