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日記降焦慮:痛苦情緒需疏導
還有多少人能夠堅持記日記呢?答案自然是鳳毛麟角。但是,這種逐漸被人們丟棄的習慣卻對我們有著非同尋常的意義。曾經有位研究者發現:每天堅持記日記能夠帶來意想不到的效果。
心理學家本尼曾經做過一項實驗,他要求實驗者連續4天,每天堅持15分鐘,匿名寫下自己最痛苦的經歷。他對參加實驗的人員是這樣要求的:“連續記下你一生中最痛苦的經歷,不用考慮語法和句型,只需寫下自己內心最真實的想法。你什么都可以寫下來,但是這段經歷必須深深影響過你,而且最好是從來沒有向其他人提及的。記下發生的經歷,記下你當時的真切感受和你現在的想法。在這四天中可以寫出相同的或者是不同的經歷,完全取決于自己的意愿。”
在這段要求中有很直接的提示——“對痛苦經歷的感受”相當于描述自己的情感;“寫下那段痛苦的經歷”相當于描述自己當時的行為;“事后的分析”相當于描述自己對事物的認知。
參加實驗的人員按照本尼的要求堅持寫日記。本尼發現,當他們在持續4天記下痛苦的經歷之后,焦慮度開始上升,但是到了第6天的時候,他們的焦慮度又開始下降了,甚至是低于原始的焦慮度,然后在長時間內一直保持穩定。4個15分鐘不過是一小時而已,但是帶來的效果卻是終生的。
看來,短暫的外界干擾也可以帶來改變,實驗證明寫日記就是一個很有效的手段。實驗者在以后的時間里降低了焦慮度,甚至是提高了心理和生理的免疫能力,情緒也變得更加的積極、樂觀和開朗,為什么會有這樣的結果呢?一位學者這樣解釋:痛苦和快樂同樣是你的情緒,如果想堵住痛苦的情緒,同時也會將快樂的情緒堵住。所以,只有疏導痛苦的情緒,才有可能帶來更多的快樂情緒。
還有一位研究者勞拉曾做過另一項實驗:他是讓實驗者連續3天每天用15分鐘的時間記錄人生中最高興的經歷。他對參加實驗的人員是這樣要求的:“請你們記錄下生命中最難忘最高興的經歷,可能是戀愛經歷,可能是讀到一本好書,可能是聽到一段美妙的音樂。選擇一段美好的經歷,讓自己重新去體會當時的心境,盡可能詳細地記錄當時的感受?!边@個實驗的內容與本尼的實驗恰好相反,但是卻取得了相同的結果:實驗者提高了心理和生理的免疫能力,情緒也變得更加快樂了。
當一個人在重新體驗快樂的時候,快樂就得到了強化。當越是回味它的時候,它就越有可能再次發生??梢源騻€比方來說明:當河水的流量加大的時候,河流就會變寬,也就會有更多的河水流過。改變本質,才能不斷地自我加強。為什么痛苦的經歷也會對人有所幫助呢?那是因為一個人越是壓抑,就越是不容易釋放情緒;相反,如果經常發泄傾訴,就可以從痛苦中恢復,這就是寫日記能夠起作用的原因。
無論任何一個人,如果是拿到100個不相連的句子,會感到很難記憶;但如果是一個很長的故事,記憶就變得容易很多,因為故事都很具有連貫性。如果想把生活串成一個連貫的故事,那人們就可以更好地感知它、理解它。本尼說過:“這個世界充滿未知和模糊,人們經常焦慮是因為難以理解事物的完整性和創傷性障礙的因果關系。于是,我們在尋找事件的完整性和意義,這樣就能控制和預測自己的生活?!边@就是為什么精神療法能夠起作用的原因。
心理學家安諾列夫斯基曾經提出過“解決生成”這樣一個概念。他說:“生活很艱難,人們總是會經歷各種各樣的艱難困苦,他們的幸福感也并不是一直居高不下,而是有所起伏,但是整體水平依然偏高,焦慮平均值低。我們不應該去研究病態的人,不管是生理上還是心理上,應該研究健康的人。”為什么有些人在逆境中依然可以成功?他們健康的來源在何處?又是什么使得他們與普通大眾相區別?由此,安諾列夫斯基提出了“連貫感”這樣的概念,它由三個部分組成:
第一,理解的能力。我能夠理解這個世界,它對我有什么意義。這個世界無論發生了什么都會對我有意義。
第二,應對的能力。我有能力應對一切的變化,我有能力去應對艱苦。這也是我自信的表現。
第三,反思的能力。困難也是有積極的一面的,這能夠幫助我更好地了解對方的想法,我能夠從這個錯誤中吸取教訓,獲得成長。
盡管發生的事情不可能盡如人意,但是要想方設法從已經發生的事情中汲取經驗,這三個部分是使人獲得心理健康的重要來源。安諾列夫斯基說:“連貫感就是來自內部和外部環境的刺激,是可解釋、可預測的結構化產物,這就是理解的能力。”
當一個人在記日記的時候,尤其是記錄痛苦經歷的時候,連貫感的三個特點就會顯露出來。所以,當你心情不好時,不妨靠記日記的方法疏導自己的不良情緒,你會發現你的郁悶和壞心情會隨著你的筆尖流出去了,當然了,也別忘了記住日記的保密工作哦。
上一篇:入職場不怕被罵:扛罵也是一種能力
下一篇:決定要幸福才能幸福:自我審視“不設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