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心靜下來,放下心中的浮躁
現代高速運轉的社會讓生活中的我們變得浮躁起來,人們對于充斥在生活中的誘惑的抵抗力也在不斷變弱,在喧囂的都市生活中,能做到靜的有幾人?也許我們是該反省該去找回被我們丟遠的靈魂了。這樣,才能讓自己的心靜下來,思索我們的人生。讓心靜下來,放下心中的浮躁。上一支檀香,一壺水,一縷清茶,一盞杯。水從高處慢慢沖入杯中,一切仿佛慢了半拍,茶葉在水中的翻轉騰挪,一縷香氣彌漫出來,心境逐漸隨之平靜。實際上,人生本如茶,一泡洗凈鉛華,二泡三泡滿品精華,四泡五泡回甘香滅。
一切快樂,沒有比祥和更為快樂;一切享受,沒有比寧靜更為享受。
德國著名哲學家叔本華曾在柏林大學任教,其間,與他同為任教教師的還有黑格爾,但叔本華認為他不過是“徒有虛名的詭辯家”。黑格爾頗受學生歡迎,而叔本華的課堂卻無人問津,他只得黯然離開。叔本華后移居法蘭克福,在那兒度過了寂寞的晚年。
叔本華的晚年是孤獨的,陪伴他的,只有一只卷毛狗,叔本華為其命名為“世界靈魂”。他享受不了寂寞,感到的只是悲涼,即使他那所謂的“全歐洲都知道這本書”再版,也無法改變他內心的孤寂。
叔本華享受不了寂寞,可能也和內心無法寧靜有關吧!人們常說:“擁有天下非富有,心靈充實才可貴。”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往往是那些寧靜致遠、淡泊明志的人。在喧嘩的外在環境下,他們依然能享受那一份屬于自己的寧靜,不為世事紛擾而憂心。
時間是人生真正的資產,學問是人生真正的財富,健康是人生真正的幸福,智慧是人生真正的力量。《莊子》中有一句話,叫作“乘物以游心”,只五個字,卻是偌大的灑脫。放下才是人生的大智慧,是心靈的洗滌劑,放下浮躁,我們才能將狂傲和不羈斂成平淡與樸實,重拾那個最本真的自我,進而遠離塵世的喧囂,以一顆平常的心過好屬于自己的生活。
曾經有一位總統,他遠離公務和煩瑣的生活,來到一間寺廟,他每天的工作只剩下兩件事——拜佛和念經。
一天,寺廟的住持來探望他,他很疑惑地問住持:“師父,廟里的桂花為什么這樣香?”
住持說:“哪兒的桂花不香呢?”
他說:“總統府的桂花就沒有香味!”
住持有些奇怪,問:“總統府的桂花全是從雪岳山移過去的,怎會沒有香味呢?”言畢,喚一童子進來。說:“冬天快來了,送一盆夜來香,伴總統念佛。”說完,住持便離去了。
一年以后,住持又來看這位總統,總統指著小茶桌上的夜來香,說:“這盆夜來香想必是名貴品種吧!”住持不解其意,問:“何以見得?”總統說:“它不僅夜里香,白天也香!”住持說:“這是從房前隨便挖來的一棵,它不是名品,是不能再普通的一種。”總統說:“過去我家也有一盆夜來香,可是,白天從沒有人聞到過香味。這盆不同。”
住持說:“過去一位禪師說過,‘夜來香其實白天也很香,人們之所以聞不著,是因為白天心太躁了!’現在你能聞到香味,可能是心境不一樣了。”
后來,這位總統對記者談起百潭寺的經歷和如今的生活,他坦誠自然。記者回去后,寫了一篇題為《寧靜安詳,始知花香》的文章,最后有這么一段感慨:假如你現在感覺到吃什么都不香了;看再美的景致都不激動了;住再大的房子,坐再好的車,都沒有幸福感了。一定是你變了,變得離真實的生活越來越遠了。這位總統的名字叫全斗煥,1980年至1988年任韓國總統。
這位住持的話讓人深有感悟,的確,當我們心情浮躁的時候,又怎能感受到那份寧靜的幸福呢?曾經有一個百歲老人談起他的長壽秘訣:“我每活一天,就是賺一天,我一直在賺。”這就是生命的真諦:豁達,坦然。
塵世中的我們,又是否有這樣一種安然、寧靜的心呢?你是否深思過:自己是否已被這紛亂的世界擾亂了思緒呢?你還是原本的那個自己嗎?
上一篇:認真地生活好每一天
下一篇:讓自己配得上生活賜予你的苦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