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須隱藏,尋求最真實的自己
生活中,我們每個人都馬不停蹄地奔波,我們不斷擴充自身的本領,不斷了解和認識周圍的人與事,然而,在這一過程中,我們卻很少認識自己。實際上,我們也總是在逃避認識自己,因為認識自己,就意味著我們必須接受自己“魔鬼”的一面,這個過程對于我們來說是痛苦的。但如果我們想實現自己的需求、成為更優秀的自己,就必須認識自己,就像剝洋蔥一樣,尋找到最本真的自我。
有這樣一個年輕人,因為時常感到壓力大而去請求心理醫生的幫助。診斷后,醫生認為他的身體毫無問題,卻覺察到他內心深處有問題。
醫生問年輕人:“你最喜歡哪個地方?”“我不清楚!”“小時候你最喜歡做什么事?”醫生接著問。“我最喜歡海邊。”年輕人回答。醫生于是說:“拿這三個處方,到海邊去,你必須在早上9點、中午12點和下午3點分別打開這三個處方。你必須同意遵照處方,除非時間到了,不得打開。”
于是,這個年輕人按照醫生的囑咐來到海邊。
他到達海邊時,正好是早上9點,沒有收音機、電話。他趕緊打開處方,上面寫道:“專心傾聽。”他開始走出車子,用耳朵傾聽,他聽到了海浪聲,聽到了各種海鳥的叫聲,聽到了風吹沙子的聲音,他開始陶醉,這是另外一個安靜的世界。快到中午的時候,他很不情愿地打開第二個處方,上面寫道:“回想。”于是他開始回憶,他想起小時候在海邊嬉戲的情景,與家人一起拾貝殼的情景……懷舊之情汨汨而來。近下午3點時,他正沉醉在塵封的往事中,溫暖與喜悅的感受使他不愿去打開最后一張處方。但他還是打開了。
“回顧你的動機。”這是最困難的部分,亦是整個“治療”的重心。他開始反省,回想生活工作中的每件事、每種狀況、每一個人。他很痛苦地發現他很自私,他從未超越自我,從未認同更高尚的目標、更純正的動機。他發現了自己疲倦、無聊、空虛、壓力的原因。
這個故事中,這個年輕人遵循醫生的建議來到海邊,給了一個自我反省的機會,才認識到自己的缺點——自私、從未超越自我、從未認同更高尚的目標,這就是他感到空虛、壓力大的原因。心理學家曾說過:“人是最會制造垃圾污染自己的動物之一。”正如清潔工每天早上都要清理人們制造的成堆的有形垃圾一樣,我們要想徹底消除倦怠,也必須經常地反省自己,時刻清洗心靈和頭腦中那些煩惱、憂愁、痛苦等無形的垃圾,真正讓自己時刻心如明鏡、洞若觀火,以最好的狀態投入工作。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原理中,我們發現,我們每個人都有五大需求,怎么實現馬斯洛講的這五大需求呢?我們需要通過自我認識、自我接受、自我肯定、自我呈現,從而達到自我實現的目的。
可見,自我認識是實現這五大需求的第一步,只有先認識自己,接下來我們才能接受自我,才能肯定自我,進而不斷完善自我,才能變得自信。雖然大部分人做不到這一點,但如果你做到了,你就能實現自我突破。
接下來,我們需要思考的是,該怎樣做才能實現自我認識呢?此處,我們不妨把自己比喻成為一個洋蔥,在洋蔥的最深層,是最本真的自我,那么,我們就需要不斷地剝開這個洋蔥。
在我們出生時,我們是一個最本真的自我,也就是本我。在接下來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開始有了一些經歷,也開始形成對我們行為處事有引導作用的價值觀,當然,這里的價值觀可能是好的,也可能是不好的。
接下來,我們開始剝第二層,在價值觀外面,是我們的需求、動機,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人的欲望,人的欲望是受到價值觀操縱的。而人的欲望操作的是人的恐懼、思維。
再接下來,就是情緒。一旦人的欲望和需求得不到滿足,便會產生這樣或那樣的情緒,當然,即使我們的欲望被滿足了,情緒同樣也是存在的。
最后一層是行為。這是洋蔥的最表層部分,也是我們的價值觀、欲望、需求、思維的最直接的顯現。
可見,當我們剝開自己這一個洋蔥后,我們會發現,人的本我其實都是差不多的,只要我們愿意認識自我,那么,我們就會變得自然、真誠。而一旦我們繼續披上種種外衣,我們又會呈現出千姿百態的面貌。
上一篇:掩飾自身的特質,是一場巨大的內耗
下一篇:時間就像海綿里的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