掩飾自身的特質,是一場巨大的內耗
“總有人對我說,不要生氣,不要自私,不要小心眼,不要太貪心,不要……有時,我覺得自己特別壞,壞得讓自己都難以接受。因為,我經常會小心眼,無緣無故地發脾氣,一不留神說錯話,遇到喜歡的事物露出貪心。我覺得,想要做個完美的人,必須改掉這些‘缺點’,我也試著努力過,想盡辦法克制自己的情緒和感受,但我覺得很不舒服。”
這是網友梧桐樹在微博上寫出的感受,也戳中了生活中很多人的心聲。
受到是非黑白、善惡美丑觀念的熏陶,我們都只記得“好人”“完美的人”“幸福的人”該具備的特質,也更樂于接納和展示自身“好”的特質,比如熱情、善良、誠實、勇敢、堅強。與此同時,我們也在極力掩飾和壓抑那些“壞”的特質,如膽怯、貪婪、憤怒、自私,不讓別人發現。而且,現代社會又常常給人一種假象,似乎只有“完美”的人才能得到幸福。
“你的形象價值百萬,有了好形象才能為人所重視,收獲更多的機會”……這樣的毒雞湯,讓很多人開始挑剔自己的形象,把許多不是因為形象而導致的問題也一并算到形象身上——沒有找到合適的工作,就認為是自己形象不好,不惜花費重金打扮自己,更有甚者跑到醫院去整形,以此換求職場前途。
“不驕不躁,淡定安然,脾氣沒了福氣來了”……這樣的雞湯語錄,讓很多人刻意地裝扮“完美”,從不對人發脾氣,不做任何自私的舉動,就連祈禱也是為了別人祈禱。看起來,這些人具備了一切美好的特質,可無奈的是,其中的一些人竟然得了癌癥,于是他們開始抱怨上天不公。
事實上,他們的不驕不躁,淡定如水,并不是真正的內心平和,他們的不生氣是裝扮出來的大度,而非真的想通了。他們的私心、欲望和憤怒,因為受到的壓抑太嚴重了,在潛意識里隱藏得太深了,以至于自己跟別人都沒有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帶著這樣一種心理認識,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發現,需要掩飾的東西越來越多。然而,壓抑和掩飾,不等于不存在。這就如同,為了掩飾心中的陰影,給自己戴上一層完美的面具,不讓真實的想法流露出來,以此欺騙別人,也欺騙自己。慢慢地,我們習慣了這層面具,忘記了面具下面還有一個真實的自己。即便自己在生活中屢屢碰壁,可仍然壓抑住內心的暗示。我們會選擇閉上眼睛,堵住耳朵,拒絕接納那個真實的自己,拒絕聆聽真實的心聲。
事實上,當我們刻意壓抑那些不完美的時候,也壓抑了與它們對立的那些優點。我們的眼睛只看到了那些不好的東西,就感覺不到自己的美了,因此我們花費更多的精力和心思來掩飾自己的缺陷。可悲的是,在這種壓抑之下,縱然我們在某些事上展現出了好的特質,我們也不會為之感到榮耀。
有一個來訪者,每次和朋友吃飯時,都會搶著埋單;過節時,會主動送對方禮物。但是,她并不是每次都是真心做這些事,而是內心有一個想法:“如果我這樣做,對方就不會認為我貪便宜和吝嗇了,我害怕別人說我不夠真誠、不夠大方。”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掉進這個“如果”的陷阱里:“如果那樣,我是不是就可以如何如何,解決什么樣的問題……”可惜,不管什么樣的幻想,終究都會在現實中破滅,到頭來你會發現,其實你只是你,自私、暴躁、狹隘、小氣依然存在,從哪方面看都不完美,只是它們并非你存在的常態,而是在某些特定的時刻才會顯現出來。
不過,我們根本用不著為此苦惱,因為只要是人,就必然會有陰影。與其否定和掩飾自己內心的那些陰暗面,倒不如勇敢地承認和接納。
你可以允許自己在適當的時候表現出私心和欲望,你可以允許自己存在人性的弱點,不必要苦苦地掩飾不完美的瑕疵缺陷,違背本真地過活。
如果你覺得自己太軟弱,那就努力找到軟弱的對立面,讓自己變得堅強;如果你被自卑困擾著,那就要在內心里尋找自信;如果你總被他人輕視,那就找到造成這種情況的根源。
接納,才是改變的開始。終其一生,我們要成為一個完整的人,而不是完美的人。
上一篇:換個角度看人生,一切就會不同
下一篇:無須隱藏,尋求最真實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