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容擁抱陰影的人,才有資格享受光明
前段時間,網上流傳著一個視頻:一位女士走在街頭,身后跟著一個小女孩。女士看起來很憤怒,之后竟然對小女孩大打出手。看到這一幕的時候,幾乎所有網友都覺得小女孩很可憐,猜測打她的人,多半是她的繼母。當視頻被曝光后,事實逐漸浮出水面,令人震驚的是,毆打小女孩的人,并不是她的繼母,而是她的親生母親。
面對這一事實,網友眾說紛紜,概括來講無外乎就是——
·孩子是自己親生的,怎么能下得去手?
·如果不會教養,當初干脆就不要生孩子!
·小女孩有這樣的媽,怕是得用一輩子去治愈童年了。
·……
我們并不是當事人,也不知道母女二人當時處在怎樣的境遇中,又發生了什么樣的問題?更不知道,這位母親經歷了什么,抑或是處于什么樣的狀態?盡管我也不認可她毆打孩子的行為,可在未知狀況如此多的情況下,我無法去評判什么。在這里,我之所以把這件事拿出來說,也是想引出一個與“陰影”相關的問題:一個親生母親,究竟會不會在某一時刻,憎恨自己的孩子?
美國暢銷書作家黛比·福特,曾講述過這樣一件事:
在她的心理輔導課上,有個女學員哭著站了起來,說她承受了巨大的痛苦,內心里經常冒出一些糟糕的想法,令她感到無比羞恥。在經過很長時間的探討與開導后,這個女學員終于承認,她對自己的女兒懷恨在心。當她用細小微弱的聲音一遍又一遍地重復“我恨我女兒”這句話時,教室里的其他學員都注視著她,有些人的眼睛里透露出同情,而有些人則流露出厭惡、嫌棄的表情。
黛比·福特跟這個女學員聊了一會兒后,對她說出這樣的話:“你有這樣的想法,并不是不可原諒的,你必須正視自己內心對女兒的恨意。”之后,黛比·福特讓在座的有孩子的學員舉手,之后讓他們閉上眼睛,回想自己過去是否有對孩子產生恨意的時候?所有舉手的學員,幾乎都承認,他們至少經歷過一次這樣的時候。
接下來,黛比·福特讓他們發揮想象力,思考這種恨意有可能帶來的好處。然后,這些學員陸續說出了一些在此之前從未想到過的東西:可以讓我清醒、加深對孩子的愛、徹底地發泄一下。當然,這并不是重點,重要的是所有人都開始意識到:他們并不能控制自己的感情,盡管他們不愿恨自己的孩子,可有些時候就是會感到恨意。
這時候,那位重復“我恨我女兒”的女學員,才恍然意識到,原來自己的情況并不是個案。黛比·福特解釋說:“我們都需要體驗憎恨的感覺,只有理解了恨,才能理解愛。只有當我們刻意壓抑心中的恨意時,它才會對我們自己和別人造成傷害。”
經過了一番深談,那位女學員意識到:她心中的恨意,是她本能的防御機制,可以讓她在愛著女兒的同時,又能維持自己的私人空間不受侵犯。雖然這份恨意,曾經給她帶來巨大的痛苦,可也正是這種恨意的存在,開啟了她檢視內心陰影、找回完整自我的大門。
兩周以后,那位女學員再次找到黛比·福特,向她反饋自己的收獲。原來,她回到家后,決定冒險把自己多年來的真實想法,如實地告訴女兒。沒想到,女兒聽過后,竟然放聲大哭,把自己多年來壓抑的感情,以及對母親的恨意,也都釋放了出來。之后,母女二人共進午餐,彼此都感覺和對方的關系親密了很多。
這對母女的心中,原本都有很多壓抑的感情,藏在內心的恨意,被她們故意忽視,總覺得難以啟齒,以至于過去在一起相處時,經常爭吵。可當這種恨意被承認了,得到排解和釋放,她們反倒松了一口氣,獲得了更融洽、更美好的關系。
我們身上的每一種特質、心中的每一份感情,都可以讓我們獲得某一方面的收獲。陰影,是我們生命中的一部分,它之所以為陰影,是為了讓我們注意到它的存在。當我們關注了它,它就會指引我們去尋找完整的自我,發現陰影的另一面——光明。
如果我們壓抑陰影,它將永遠都只是陰影;而如果我們接納陰影,去探索它的另一面,就可以療愈傷痛,點亮生活。內在的陰影是黑暗的,會讓人心生恐懼,會讓人想要逃避,但它里面藏著讓人受益一生的寶藏,唯有從容接納黑暗的人,才有資格享受光明,找尋到彌足珍貴的愛與力量。
上一篇:人生需要緊迫感,別生活在溫水中
下一篇:以變應變,才會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