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跌倒為何哭泣
很多父母都發現,孩子在跌倒后的第一時間不管疼不疼,哪怕只是摔了個屁股蹲,也會馬上哭起來。這就意味著孩子不是因為疼才哭,而是因為內心的緊張和恐懼,導致他們不得不以哭聲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從這個角度來說,很多父母在發現孩子跌倒之后,總是第一時間去把孩子扶起來,檢查孩子是否受傷,如果孩子跌倒的情況不嚴重,那么這樣的反應是沒有必要的。
現代社會,大多數家庭里只有一個孩子,為此父母理所當然把孩子當成了掌上明珠,捧在手里怕摔了,含在嘴里怕化了,結果在父母過度的愛中,孩子變得越來越嬌滴滴,還很任性。實際上,孩子在成長過程中不可能不受委屈,常常會面臨挑戰。作為父母,要學會對孩子放手,讓孩子從蹣跚學步到健步如行,才有利于孩子的成長。
對于孩子而言,在成長的過程中,他們需要邁過很多道坎。孩子脫離母體是第一道坎,他們從黑暗溫暖的子宮突然進入光明冰冷的世界,所以會哭泣。而在1歲之后,孩子學習走路,則是緊接著出生的又一道坎。在此之前,孩子一直在父母的懷抱中,得到父母無微不至的照顧和保護,而當擺脫父母的攙扶,開始踉蹌著展開探索之旅時,孩子的內心也經歷了很大的變化。從本質上而言,孩子之所以行走,并非是為了練習行走的技能,而是因為他們隨著不斷成長對于外部世界越來越好奇,他們不滿足只留在父母的懷抱中,而是希望通過自如地行走,來探索生活中更多的領域。
在成長的過程中,孩子總要經歷磕磕絆絆,父母不能因為心疼孩子,就在孩子跌倒的時候馬上飛奔過去,安撫孩子,或者詛咒絆倒孩子的桌椅板凳等。父母的表現越是過于激烈,孩子就越是緊張和恐懼,甚至原本沒有感到疼痛的他們,也會因為父母緊張情緒的感染,變得更加恐懼。
具體來說,當孩子摔倒,在確保孩子沒有大礙的情況下應這樣做。首先,父母要鼓勵孩子站起來。父母的鼓勵,會給予孩子莫大的勇氣,孩子會第一時間做出正確反應:站起來,拍拍身上的塵土,繼續前行。記住切勿盲目飛奔向前,否則父母的緊張情緒會感染孩子,讓孩子瞬間內心崩潰。其次,如果孩子摔倒之后就哭了,那么父母先要檢查孩子的傷勢。確定沒有大礙之后,讓孩子在父母的懷抱中哭泣片刻,等待孩子平復情緒。注意,面對哭泣的孩子,切勿指責孩子膽小怯懦,否則在孩子情緒崩潰的狀態,父母這樣的負面評價會給孩子的內心帶來嚴重的打擊。最后,也是必不可少的一步,就是引導孩子總結經驗。孩子只有知道自己為何會摔倒,以及如何避開在同樣的地方再次摔倒,才能合理有效地保護自己。這個步驟很重要,當孩子意識到自己可以避免傷害,他們就會充滿信心,也會提升經驗,讓自己在成長的道路上養成堅毅勇敢的好品質。
記住,每個孩子在跌跌撞撞學步的階段,都會跌倒很多次。沒有孩子,可以不跌倒就學會走路的。即使已經學會走路的孩子,偶爾也會跌倒。因而面對孩子跌倒,父母一定要端正態度,孩子跌倒只要沒有大礙,還會長得更加結實呢!如果孩子面對小小的挫折就馬上哭天搶地,他們還有什么勇氣去面對人生呢?所以父母的態度對于孩子的行為有很大的影響,當父母從容不迫,孩子就會更加勇敢。因而,作為父母,我們一定要以實際行動鼓勵孩子開展對外部世界的探索!
上一篇:孩子為何愛說臟話
下一篇:定位好,人生才能綻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