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挫折,青少年勇敢面對終成強者
人們常說,“失敗是成功之母”。對于這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卻很少有人能夠使自己的行動和言語保持一致。當你的工作上頻頻亮“紅燈”的時候,當你不斷遭遇意料之外的困難的時候,你的心中是否非常沮喪?你是否意識到失敗之中孕育著成功?對于這個問題,想必每個人給出的答案都是不一樣的。其實,在這個世界上,大多數人的一生都伴隨著無數個失敗,面對失敗,有的人能夠鼓起勇氣重新來過,所以他們成功了;而有的人只知道悲觀絕望,這就注定了他們的一生碌碌無為??v觀那些“發明家”“文學巨人”的成功史,我們可以發現,大多數功成名就的偉人,都有著坎坷挫折的人生,而他們最終之所以能夠獲得成功,正是因為他們從不放棄,更不會自暴自棄。他們能夠正確地對待失敗,從失敗中吸取經驗和教訓,從而踏上成功的康莊大道。例如,偉大的發明家愛迪生在一生之中有很多項發明,同時經歷了無數次失敗,他的每一項發明成果都是建立在失敗的基礎之上的。即使那些舉世矚目的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也都有失敗的經歷,他們的成功,完全得益于他們在失敗之中的堅持。
有一家專業雜志統計了一些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曾經的遭遇,以此鼓勵那些在困難面前意志消沉,容易放棄的人。
葉芝,192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爾蘭詩人,被退回的作品為1895年的《詩集》,編者對這部作品的評價是:讀起來毫不悅耳,又不燃燒想象力,而且不啟迪思考。
肖伯納,1925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劇作家,被退回的作品為其代表作《人與超人》,出版商對他的評價是:他永遠不會成為一般人心目中的流行作家,甚至一點錢都賺不到。
高爾斯·華綏,193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小說家,被退回的作品為其代表作《福爾賽世家》第一部,退稿人說的是:作者寫這部小書純屬自娛,全不理會廣大的讀者,因此可以說毫無暢銷因素。
??思{,194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小說家,被退回的作品為其代表作之一《避難所》,出版商的評價是:老天爺,如果這本書也能出版,我們還不如一塊去坐牢呢。
海明威,1954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小說家,被退回的作品為短篇小說集《春潮》,出版商說:如果出版這本書,我們不僅會被視為品質惡劣,甚至會被視為異常殘忍。
貝克特,1969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愛爾蘭戲劇家及小說家,被退回的作品為其小說代表作《馬龍死了》,編輯部認為:這部小說毫無意義,又不吸引人。
辛格,1978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美國猶太小說家,被退回的作品為《在父親那里》,評論是:太過平凡。
戈爾丁,1983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英國小說家,被退回的作品為其成名作《蠅王》,出版商的評論是:你未能將看起來有潛質的構思成功地發揮出來。
心靈啟示
在上述列舉的這些諾貝爾文學獎的獲得者之中,假如他們在失敗之后一蹶不振,不再勤于筆耕,那么,他們必將與諾貝爾文學獎無緣,甚至還會脫離文學創作的軌道。值得慶幸的是,他們沒有,即使面對失敗,他們依然能夠堅持在文學創作的道路上走下去,最終獲得了巨大的成功。雖然我們不能像他們一樣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但是,我們還是有很多平凡的事情可以堅持的。例如,當工作上遭遇挫折的時候,我們應該堅持再堅持。哪怕一時被誤解,或者得不到認可,或者努力沒有獲得成功,我們也應該激勵自己,繼續為之努力。在生活中,那些自暴自棄、悲觀絕望的人總是為自己的命運自哀自嘆,其實,他們的失敗并非源于命運的不公,而是他們沒有戰勝困難和挫折的勇氣。要知道,挫折只能擊退弱者,真正的強者是不會被挫折嚇倒的。
(1)失敗是成功之母,也許,下一次失敗之后就是成功。
(2)遭遇挫折不是自暴自棄的借口,真正的強者是不會被挫折嚇倒的。
(3)世界上沒有一帆風順的人生,我們要學會調整心態,坦然面對人生的坎坷和挫折。
(4)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堅持到底就是勝利!
上一篇:過度理由效應——不給出足夠的外部理由可助你達成所愿
下一篇:青少年將任何一件簡單的事做到極致,就能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