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成長需要“苦心志,勞筋骨”——李苦禪教子凡事不怕吃苦
李苦禪是我國著名的畫家、美術教育家。李苦禪不僅自己在繪畫藝術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還將兒子李燕培養成了一位出色的畫家。
李燕剛剛懂事時,經常看到父親李苦禪在作畫,感到很好奇。父親看他喜歡,也引導他來學著畫,沒想到李燕居然畫得像模像樣的。
李燕喜歡畫各種小動物,十一二歲時,父親就讓他自己到動物園去寫生。在動物園里,李燕經常一待就是一天,認真地觀察猴子、小鹿、松鼠等動物的特征、動作等,然后認真地畫下來。每次寫生完回來,父親顧不上讓他喝口水,就趕緊“檢查作業”,看看兒子今天都畫了什么,有沒有進步。
當時李燕畢竟年紀小,有時也會貪玩,這時父親就會語重心長地對他說:“要想干藝術,就得有吃苦的決心!干藝術本來就是苦差事,想養尊處優可不行。古往今來,多少有成就的藝術家都是窮苦出身,你怕苦?那是出不來成績的!”
接著,李苦禪又跟兒子分享了自己的從藝經歷:“我有個從藝的‘好’條件——出身苦,但我又不怕苦。年輕的時候,我每每出去畫畫,一畫就是一整天,口袋里帶上一塊干糧,再向當地的老農要根大蔥,就算一頓飯啦!”“所以,從藝的道路就像孟子說的那樣‘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然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啊!”
父親的一言一行,兒了李燕都看在眼里、聽在耳里、記在心里,并最終化為實際行動。在李苦禪的悉心教導下,李燕對藝術的追求也變得愈發堅定起來,常常不管風吹日曬,都跋山涉水地堅持到野外寫生,最終也獲得了出色的藝術成就。
<<<家教家風感悟
作為曾經“苦”過心志,“勞”過筋骨的李苦禪老人,十分懂得一個人要獲得成功就必須能吃苦的道理,因而在發現兒子李燕對繪畫感興趣時,便鼓勵兒子不要害怕辛苦,要像那些勞苦出身的藝術家學習。因為繪畫不能光坐在家里閉門造車,必須要出門去觀察外面廣闊的世界,這樣才能讓自己的作品更生動、更有活力和生命力。要出門,必然就會遇到困難,辛苦也在所難免,如果吃不了這個苦、受不了這個累,是根本走不了從藝之路的。
其實不光是從藝之路要吃苦,做任何事都要有吃苦精神。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從小嬌生慣養,很缺乏吃苦、抗挫的能力。這樣的孩子走上社會后,是很難適應的。所以,父母應從小讓孩子“苦”一下心志,“勞”一下筋骨,這對孩子的成長是有益無害的!
1.從小就讓孩子明白:付出才有回報
做任何一件事,沒有付出是不可能有豐厚的回報的,父母應讓孩子從小懂得這個道理,這也是在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社會上有一些人,總想著不勞而獲:不出去工作,又想要有錢;不想付出辛苦,又想比別人過得舒坦。世界上哪有這樣的好事?之所以出現這種心理,就是因為不懂得付出才有回報的道理,因此一生過得庸庸碌碌,一事無成。
不管是畫畫也好,還是學外語、做科研、攻項目,都必須要付出相應的努力,想獲得的成就越大,要付出的辛苦也越多,這是永恒不變的真理。孩子只有明白了這個道理,才不會在以后的學習、生活和工作中眼高手低、只想不做。
2.鼓勵孩子做任何事都要堅持
哈佛大學教授斯皮爾格·基爾曾說:“要始終相信,無論心情多么沮喪,無論人生多么艱難,一定要咬牙堅持住。陰霾總會散去,太陽也一定會重新升起,不幸的日子總會過去,而關鍵的關鍵就是要堅持、再堅持……”
堅持是一種耐力,也是一種生存的本領,是以一種頑強的精神和毅力去做事。在從藝的路上,哪個成功的藝術家不是通過堅持而獲得成就的?李苦禪老人也不例外,因此在教導兒子時,他也一直通過自己的言傳身教讓兒子明白這個道理。
要培養孩子堅持不懈的精神,父母可以從生活中的一些小事進行。比如,在讓孩子進行長跑訓練時,孩子跑一會兒感覺累了,想放棄,這時父母就要在一旁多給孩子鼓勵,為孩子加油打氣,不要讓孩子半途而廢。當孩子堅持下來后,還要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強化孩子做事堅持的習慣,孩子內心的成就感也會油然而生,從而逐漸體會到堅持的意義和價值。
上一篇:學會承擔,不為錯誤找借口
下一篇:展現實力,一切靠實力說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