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善良,必須要先告別軟弱
什么是善良?真正的善良不是軟弱不是退讓,而是從不去主動傷害別人,不會糾纏不休,懂得適可而止。女人的善良體現在為人處世坦誠相待,不欺騙,不撒謊,以善良的心去面對所有的人。
在生活中,我們首要的目標是實現自己的價值,而不是求得所有人的同意。在我們身邊,每個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都是不一樣的,總會有一些人跟我們合不來,他們有可能會對我們的言行進行羞辱,面對這樣的情況,我們應該怎么做呢?
當林肯站在講臺上的時候,一位態度傲慢的參議員站起來說:“林肯先生,在你開始演講之前,我希望你記住,你是一個鞋匠的兒子。”頓時,所有的參議員都笑了起來,為可以羞辱林肯而開懷大笑。這時,林肯不卑不亢地說:“我非常感激你能使我想起我的父親,他已經過世了,我一定會永遠記住你的忠告,我永遠是鞋匠的兒子。我知道我做總統永遠無法像我父親做鞋匠做得那么好。”所有的議員陷入了沉默,這時,林肯對那位傲慢的參議員說:“據我所知,我父親以前也曾經為你的家人做鞋子,如果你的鞋子不合腳,我可以幫你改正它,雖然我不是偉大的鞋匠,但是我從小就跟父親學會了做鞋子這門手藝。”然后,他再一次掃視全場的參議員,說道:“對參議院里的任何人都一樣,如果你們穿的那雙鞋子是我父親做的,而它們需要修理或改善,我一定盡可能地幫忙。但是有一件事是可以確定的,我無法像他那么偉大,他的手藝是無人能比的。”說到這里,他流下了眼淚,頓時,全場爆發出熱烈的掌聲。
對于參議員的冷嘲熱諷,林肯沒有較真,而是選擇了理直氣壯地反駁,他道出了父親的偉大,正是這一點,打動了所有在場的議員。別人羞辱我們,也并不意味著我們的毫無價值。別人看輕我們,沒有關系,只要我們看重自己就行了。如果別人肆意羞辱,我們就要拿出自己的態度:我選擇善良,但不是軟弱。
孔子是有名的君子,自然是崇尚善良之人。
孔子一輩子強調克己復禮,強調慎獨,強調溫良恭儉讓。但《論語·憲問》中記錄了一段大家都耳熟能詳的故事——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孔子為什么不是以德報怨,也不是“以默報怨”“以忍報怨”呢?因為這樣會“無以報德”,也會姑息養奸。
所以孟子說“予豈好辯哉,予不得已也。”什么是“直”?《周易》坤卦說:“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心靈小酌
上一篇:會學知識,更要會運用知識
下一篇:保持旺盛的學習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