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愷之設計燒債券
顧愷之是南北朝時宋國吳郡太守,由于他政治清簡,高風亮節,因此一直受人們所敬重。有一天,顧愷之的一位朋友來看望他,說:“我有一言,不知當講不當講?”
顧愷之笑了笑,說:“有話請講,不必顧慮。”
那位朋友猶豫了一會兒,說:“是關于你公子的壞話。”
顧愷之嚴肅說:“那更應講。若隱瞞,那倒是害了我呀!”
那朋友見顧愷之并無反感,而且誠心誠意,就說:“你的兒子顧綽,這些年來,不擇手段地收斂了許多錢財。而且,還在外面放債,收取高利也不擇手段。如不加管束,怕是會越演越烈啊!”
顧愷之聽了,大吃一驚,他連連向友人道謝說:“謝謝你告知我此事,不然,我仍被蒙在鼓里,豈不害人害己啊!”
送走了友人,顧愷之叫來了兒子顧綽。顧綽可能也有所預感,見了顧愷之,哆嗦著問:“父親喚我有何吩咐?”
顧愷之十分生氣地問:“聽說,你有許多錢呀?”
顧綽只得點點頭,回答到:“是。”
“錢是怎么來的呢?”顧愷之接著問。
顧綽想了想,慢慢說:“做生意賺了些錢,又將錢放債出去。”
顧愷之一跺腳,罵道:“逆子!誰讓你去謀財放債!你趕緊懸崖勒馬。要不然,我饒不了你!”
顧綽連忙答應說:“是,是,我一定遵照父親的話辦。”
此后,顧綽雖然表面上收斂了一些,但實際上仍在放債,只是做得更隱蔽了。
俗話說,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顧綽年復一年,變本加厲,債放得越來越多,致使遠近鄉里許多人都欠了他的債。
顧綽在外放債的事,終于還是不斷傳到顧愷之的耳朵里。顧愷之想了想,有一天,他把身邊侍從叫來,叮囑了一番,設下了一計。他坐在堂上,命侍從說:“叫顧綽前來。”
顧綽聽說父親叫他,心想準沒好事,不是教訓,就是追查放債之事。他硬著頭皮,來到父親跟前,施禮后,問道:“父親喚兒有何吩咐?”
顧愷之和顏悅色,指指旁邊的椅子,說:“我兒坐下。”
顧綽見父親這樣待他,一顆懸著的心落地了。坐下后,等著父親再問。顧愷之望了望兒子,臉上裝出為難的樣子,說:“聽說我兒有些債券,眼下為父有急用錢財之處,不知我兒可否給我用一些?”
顧綽一聽,心里立時高興起來,忙對父親說:“父親如要用錢,當然可以。”
顧愷之停了停,問:“但不知我兒有多少債券?”
顧綽忙不喋地夸耀說:“可不少呢!”
“很多?”顧愷之故作驚訝地再問。
“可不是嗎!”顧綽趾高氣揚地肯定地說。
“為父可以看一看嗎?”
“父親不相信?”
“拿來我看,就信了。”
“好,您等我去取來。”
不一會兒,顧綽搬來一只箱子,放在大堂中央。顧愷之不慌不忙地說:“打開。”
“是。”顧綽打開鎖,掀開箱蓋,箱子里果然裝滿了債券。
顧愷之走到箱子跟前,說:“好,好,待為父看來。”
顧愷之仔細看了看,沒有假。他直起腰來,突然大聲呼喚道:“侍從過來!”
幾個侍從跑了過來。顧綽還沒明白父親什么意思,那幾個侍從抬起箱子就走。
“你們干什么?”顧綽著急地問。
顧愷之制止兒子說:“不急,你稍等就會知道他們干什么。”
侍從將一箱子債券抬到院子中,點起了一堆火,然后忽地一下,將全部債券投入了火中。
顧綽一看,哭著沖上去,喊:“不能燒,不能燒!”但是,早已來不及了,呼啦啦的火苗,很快燒光了那些沾滿了無數人家血淚的債券。
顧愷之哈哈大笑,說:“顧綽,不用哭。你已經陷得很深了。燒了這些債券,從此可以清清白白做人了。”
轉過身來,顧愷之又對侍從說:“傳言鄉里,有借顧綽債的,一筆勾銷,不用還了!”
遠近鄉里,那些借債的、沒借債的,聽到這個消息,無不贊揚顧愷之嚴于律己、嚴于教子和清廉公正的品格。
上一篇:頑強可以改變命運
下一篇:不斷在學習中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