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原則上同意的人,并沒有付諸行動的意思
這個笑話想必你也聽過:有個人隔三差五就到教堂祈禱,且禱告詞幾乎每次都相同。
第一次他到教堂時,跪在圣壇之前,虔誠地低語:“上帝啊,念在我多年來敬畏您的份上,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幾天后,他又垂頭喪氣地回到教堂,跪著祈禱說:“上帝啊,為何不讓我中彩票?我愿意更謙卑地服侍您,求您讓我中一次彩票吧!阿門!”
又過了幾天,他再次出現在教堂,同樣重復著祈禱。如此周而復始,不斷地祈求著。最后一次,他跪著說:“我的上帝,為何您不垂聽我的祈求?讓我中一次彩票吧!只要一次,讓我解決所有困難,我愿終身奉獻,專心侍奉您……”
就在這時,圣壇上發出一陣莊嚴的聲音:“我一直在垂聽你的禱告,可最起碼你也應該先去買一張彩票吧!”
英國前首相本杰明·笛斯瑞利說過:“雖然行動不一定能帶來令人滿意的結果,但不采取行動就絕無滿意的結果可言。”美好的結果,無疑都是從行動中獲得的,好的計劃必須得像敲釘子一樣落實,才能出成效。執行是最基本、最本質的東西,沒有切實可行的實踐,再好的想法也是一只空癟的麻袋,不管你怎么扶持它,都會軟趴趴地待在地上。
一位華北地區的商人,在國內倒賣礦石發了家,后又向銀行貸了一大筆款,毅然去了華盛頓,希望能將生意做得更大。他在自己租下的一間豪華寓所里招待了一位老友,滔滔不絕地講述他的生意經和未來的理想。
他的暢想很美好:“我來美國之前,已經在大連的倉庫里存了一批貨;在我總公司那邊,也有一批花色品種齊全的商品,我準備把中國鮮花運到美國,占領市場,讓美國人見識一下中國的花卉;我抵押了在上海的幾套房子,貸款所得全部投入在美國的新生意;我還打算在這里開一家證券公司,賺上一大筆錢,然后就等著享清福了。”
朋友聽后,驚訝地問道:“這些想法聽上去都不錯,你有具體的計劃嗎?有可行性報告和相關的步驟嗎?”商人似乎并未聽進去朋友的話,他接著說:“你知道嗎?高級工藝品在中國很有市場,我想把印度的水工藝品帶到中國,再把景德瓷器帶到歐洲……只要讓錢轉起來,不管經濟形勢怎么變,我都有錢可賺。”
說這話時,商人的眼睛透著光芒,好像憧憬的一切就擺在眼前。朋友不再回應,他深知:如果夢想沒有切實可行的計劃,無法付諸于行動,那么說得再有誘惑力,情緒再激昂,除了給房間的空氣造成一些波動外,沒有任何意義。
只有行動才能產生結果,任何偉大的目標、偉大的計劃,最終必須落到行動上才能實現。毛澤東在著名的《實踐論》中說道:“你要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得親口嘗一嘗。”同樣,在現實生活中,你要想獲得人生的智慧與財富,就要親自去實踐,去行動。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捫心自問:有多少想法,多少夢想,多少打算,都被你束之高閣了?把“行動”的信條牢記于心,從早上睜開眼的那一刻起,就提醒自己要行動起來。假以時日,你會發現,整個人都會充滿熱情與活力。在你不斷嘗試、不斷行動之后,你所擁有的是一種讓人生變得高效的習慣。
上一篇:綻放自己的魅力,讓對手為你鼓掌
下一篇:過得好的藝術是不再患得患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