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準備出兵攻打宋國。大臣們認為,攻打宋國會使吳國的后方空虛,別的諸侯國可能會乘虛而入,給吳國帶來危險,于是紛紛勸阻。但是吳王一意孤行,堅持要發兵,而且還下令:誰敢反對,就砍了誰的腦袋。所以大家都不敢再進言了。
吳王的侍從中有個年輕人,看到吳王聽不進反對的意見,心里很著急。他知道,眼下如果直接和吳王討論出兵的事情,肯定是行不通的。想來想去,他想出了一個能使吳王不出兵的好辦法。
這天,在王宮后園里,他看到吳王遠遠地走過來,就把手中的一只彈弓舉起來,對著一棵大樹,做出打鳥的樣子。吳王看見了,就走過來,問他是否打到了鳥。
年輕的侍從回答:“鳥雖然沒有打到,但我看到了一件有趣的事情。”
吳王一聽來了興致:“什么有趣的事?說來聽聽。”
這個年輕人煞有介事地說:“我剛才打鳥時,無意中看到園子里的一棵樹上有只知了。它停在高高的樹枝上,一邊得意地鳴叫著,一邊啜飲著露水,以為這樹上只有它自己呢。其實有只螳螂正悄悄地趴在它背后,舉著前足,準備捉它呢。螳螂呢,以為自己要捕獲獵物了,當然很得意。可是它沒有發現,有只黃雀正不聲不響地跟在它后面,伸長脖子,正想吃掉它。黃雀呢,只顧盯著自己的獵物,卻不知道在樹下,我已經用彈弓瞄準了它,馬上要把它打下來。知了、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只想著自己眼前的利益,而沒有顧及身后的危險哪。”
吳王聽了年輕人的話,恍然大悟,意識到他是用形象的比喻,勸告自己不要貿然進攻宋國,以免招致后患。于是吳王立即下令停止出兵。
上一篇:蔣干中計
下一篇:被1885次拒絕的國際巨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