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祖國聯系在一起
“你愿意隱姓埋名一輩子嗎?”隨著一聲聲“愿意”的回答,一群來自祖國四面八方的優秀年輕人像一個個原子一樣,悄然匯聚在一起,爆發出了比核彈更熾熱的能量,為新中國鍛造出了一面最強護盾,讓新中國以更自信的面貌屹立在世界東方。他們是人民的守護者,是中華民族的脊梁。這其中就有被稱為“核司令”的程開甲。
在程開甲的青少年時期,中國積貧積弱,飽受外國侵略者的欺凌。他成長在中華民族最苦難的歲月,其大學學業是在流亡中完成的。1946年,到英國留學時,程開甲更加體會到了國家弱小的屈辱和悲憤。有一次,他到海邊游泳,幾個英國人大聲地說“這群人(中國人)把我們的海水都弄臟了”。赤裸裸的歧視和嘲笑深深地刺痛了程開甲的心,這不僅是對他個人的侮辱,更是對整個中華民族的侮辱。程開甲意識到,中國要想強盛,要使別的國家不敢欺負中國,只能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他立下誓言:“珍惜機會、學有所成、報效國家。”
1949年發生的一件事,讓程開甲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有一次,程開甲在看電影時,看到了一條新聞:英國軍艦“紫石英號”無視中國人民解放軍的警告駛入長江,公然挑釁。解放軍在示警無效的情況下,果斷開炮射擊,最終“紫石英號”傷重擱淺,只得狼狽地升起白旗……解放軍炮擊“紫石英號”事件震驚了世界,向全世界表明了中國共產黨捍衛國家主權的堅定決心和強大勇氣??吹竭@一新聞,程開甲覺得胸中大大地出了一口濁氣,從電影院出來走在大街上,他的腰桿挺得直直的。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程開甲知道自己報效祖國的時機到來了。這時的程開甲已是英國皇家化學工業研究所研究員,師從著名物理學家波恩,敢與海森堡進行學術爭論,甚至還與薛定諤、繆勒、鮑威爾等科學巨匠并肩共事過,是物理學界一顆冉冉升起的新星。但他還是婉拒了導師的再三挽留,選擇回到了當時還一窮二白的新中國。在回國的行囊中,除了給妻子買的禮物外,其余的全是固體物理、金屬物理等方面的書籍和資料。
1960年3月的一天,在南京大學任教的程開甲,突然接到北京的借調通知。抵達北京后,程開甲才得知是組織上抽調他參與原子彈的研制工作。原子彈的研制是國家的最高機密,一旦參與進來,就得一輩子隱姓埋名。這不僅意味著程開甲所從事的事業可能一輩子都會無人知曉,甚至對家人也要保密,也意味著他必須放棄自己從事多年的物理學教研事業,而當時的程開甲,已是海內外享有盛譽的物理學家。一邊是蒸蒸日上的教研事業,另一邊是未知的挑戰和國家的需要,沒有絲毫猶豫,程開甲毅然選擇了后者。從此,這位物理學教授在學術界銷聲匿跡,成為中國核武器研制隊伍里的一員。程開甲把自己的寶貴年華全部奉獻給了中國的核武器事業,他的人生字典只有6個字:創新、拼搏、奉獻。
熱愛祖國、為國奉獻,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正是這種強烈的愛國主義情感,讓程開甲甘愿放棄國外優厚的物質待遇和良好的科研條件,義無反顧地回到祖國;讓程開甲甘愿舍棄科學家的榮耀,選擇了為國奉獻,將自己對祖國的深厚情感和愿為國防事業獻身的精神統一于報國的實踐之中。
都說萬事開頭難,而我國研制第一顆原子彈時所遇到的困難,更是常人無法想象的。國外,國際局勢風云變幻,中國時刻籠罩在核威脅、核訛詐的陰影之中。沒有原子彈,中國人就沒地位、沒和平,中國人必須研制出自己的原子彈,因而研制任務十分急迫。而國內,年輕的共和國在經濟實力、科技水平和工業基礎等方面還十分薄弱,更缺少相關的技術人才和資料。從嚴格意義上說,當時的中國根本沒有研制原子彈的條件。
面對困難,以程開甲為代表的研究人員沒有退縮,他們用創新探索未知、用堅忍耕耘事業、用奉獻勇攀高峰,克服了一個又一個的困難,闖出了一條核武器研制之路。
原子彈研制初期,程開甲主要負責材料狀態方程的理論和爆轟物理兩方面的研究。在既得不到外援,也無法找到相關參考資料的情況下,研究人員就自己進行理論探索。那段時間,程開甲幾乎是晝夜不停地在進行理論研究和數據計算,腦子里常常裝的除了公式就是數據。有一次,他排隊買飯時,把一張飯票遞給食堂師傅后說“我給你這個數據,你驗算一下”,排在他后面的鄧稼先哈哈大笑著提醒他這兒是食堂。原子彈的理論設計涉及大量的數據運算,那時新中國只有一臺計算機,根本無法滿足原子彈的研制需要。程開甲就帶領研究人員用算盤、計算尺和僅有的手搖計算器晝夜不停地進行計算。經過無數次的研究論證,程開甲在國內首次估算出原子彈爆炸時彈心的壓力和溫度,為原子彈的總體力學計算提供了依據。
原子彈的研制,不僅需要日復一日、竭盡全力的艱辛付出,還需要嚴謹求實、精耕細作的工作態度。為了保證第一顆原子彈試驗能盡快進行,上級決定同時進行核試驗準備和技術攻關。1962年,程開甲開始擔任核試驗技術總負責人。作為一項大規模、多學科交叉的試驗,核試驗涉及的學科、試驗方法和測試手段十分復雜。當時,我們國家的經濟實力無法支撐多次試驗,必須要做到一次試驗,全面收效。程開甲從問題出發,將核試驗中需要解決的問題拆解成上百個課題,與國內各科研院校聯合攻關,從試驗總體方案的擬定、論證到測試所需的儀器設備,事無巨細,都親力親為。程開甲一個人擔任著技術總負責人、工程總指揮和進度總監等多個職務,在他的辦公桌上,左邊鋪著的是原子彈試驗準備工作的時間進程表,右邊則是各個課題項目的承擔單位以及各試驗設備研制廠家的相關資料。白天,他要組織參與各種類型的會議,向各研制單位交代課題任務和產品要求;晚上,他則常常伏案工作至深夜。在一年多的時間里,程開甲深入到全國30多個科研院所,走到哪里,他就把任務緊迫感和精益求精的要求帶到哪里。經過一年多的艱辛努力,程開甲負責協調的所有項目都在核試驗“零”時到來之前圓滿完成,實現了各項技術從無到有、從粗到精的突破。
研究人員所面臨的不僅是科研上的困難,還有艱苦的生活條件和惡劣的工作環境。1964年4月,程開甲帶領工作人員進入羅布泊,全面打響了第一顆原子彈的總裝戰役。羅布泊在成為中國核試驗場區之前,幾乎沒有生命的蹤跡,被稱為“死亡之?!?。在這里,程開甲和同事們經歷了一場超乎尋常的測試。人測試設備的性能,環境也測試著人的意志——50℃左右的高溫,苦澀的飲用水,戈壁灘上的飛沙走石,嚴峻地考驗著每一個人。就是在這里,程開甲帶領大家一起斗風沙、抗嚴寒、啃咸菜、喝堿水,用巨大的毅力克服了生活上的困難,完成了原子彈的總裝測試。
1964年10月16日,激動人心的時刻就要來臨。為了這一天,程開甲和同事們夜以繼日地奮斗了8年。下午3時,隨著一聲驚天巨響,耀眼的蘑菇云騰空而起,中國第一顆原子彈在羅布泊爆炸成功!戈壁灘上的人們都沉浸在巨大的喜悅之中。然而,程開甲卻還在焦急地等待著:原子彈爆炸只是成功的第一步,只有拿到了相關數據,才能繼續完成后續研究。國外的核試驗,就曾發生過數據收集不全甚至一個數據都沒收集到的情況。1個多小時后,1700多臺測試儀器的數據陸續收集完畢,97%的測試儀器所記錄的數據都完整準確。當核爆當量測算完畢后,程開甲這才露出了激動的笑容。
從決定研制到最終爆炸,中國自主研制的原子彈僅用了8年時間。這一聲震驚世界的東方巨響,證明從理論、結構、設計、制造到引爆控制系統、測試技術等方面,中國均達到了相當高的水平,中國在核問題上從此有了絕對的話語權。原子彈賦予中國的力量,已經超越了掌握原子彈技術本身,中華民族從此挺直了腰桿,大聲地向世界宣告中國的崛起。
第一顆原子彈試驗取得成功后,程開甲一直默默工作在核武器事業的研制一線。從1962年籌建核武器試驗研究所到1984年離開核試驗基地,22年間,程開甲先后成功籌劃主持了30余次各種類型的核武器試驗,圓滿地完成了每一次試驗任務。程開甲不但是一位勇于攻關、敢于創新、善于攀登的科學家,在工作中更是身先士卒。作為核試驗的負責人,每次試驗他都會到最艱苦、最危險的一線去檢查指導,還多次進入地下核試驗爆后現場,爬進測試廊道、測試間,甚至到最危險的爆心,為中國的核試驗取得了許多珍貴的資料和數據。在默默堅守中,程開甲展現了為科學奉獻的淡定與從容精神,為中國核武器研究和核試驗事業,傾注了全部心血和才智。程開甲曾經深情地說:“我這輩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國緊緊地聯系在一起?!?/p>
在羅布泊馬蘭基地廣場最醒目的位置,靜靜地矗立著一座紀念碑,上面鐫刻著張蘊鈺將軍寫給程開甲的一首詩。
核彈試驗賴程君,電子層中做乾坤。
輕者上升為青天,重者下沉為黃地。
中華精神孕盤古,開天辟地代有人。
技術突破逢艱事,忘餐廢寢苦創新。
專家學者風沙里,同與戰士歷苦辛。
戈壁寒暑成大器,眾人尊敬我稱師。
為了祖國,犧牲值得;為了人民,奉獻值得;為了明天,奮斗值得。程開甲的一生,充分展現了一名科學家以身許國、科技報國的崇高信仰。2018年,在金秋黃葉落盡的一天,程開甲靜靜地離開了我們。但在歷史的舞臺上,他為中華民族留下了一座無言的豐碑。
上一篇:叩開地球之門的科學家
下一篇:響應時代號召,書寫西遷史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