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生于1960年代后期的詩人藍藍寫詩早,成名也早,在1990年代其詩歌即已形成較為鮮明的個體風格并詩名遠播。在此之后她并未陷入自我重復的窠臼,而是在不斷變化,自我超越,顯示了很強的創(chuàng)造性和持續(xù)寫作的能力,其寫作也已經跨出國門而具有了一定的國際性影響,這在其同時代的寫作者中還并不多見。
藍藍的早期詩歌以抒情性見長,明澈、靈動、溫婉,有較為明顯的“女性”特征,也與作為傳統(tǒng)及現實而存在的“農業(yè)文明”之間有著深切的關聯(lián),其晚近的詩歌則增加了智性、思想的成分,視野更為開闊,關切更為深廣,更具現代性與批判性。就其本意而言,藍藍或許無意做一名“公共知識分子”,但她近年的許多詩無疑是具有較強公共性的,其中所體現的對時代、對公共生活的省思,所彰顯的獨立意志與道德勇氣,所顯示的知識分子的價值立場與擔當,在當今的寫作越來越趨于平庸、犬儒、輕浮的狀況之下無疑是有價值且難能可貴的。藍藍的詩歌在價值觀念、現實指向與語言修辭、本體規(guī)范等方面都有高度的自覺,達到了較好的平衡,既沒有被現實所覆蓋、被憤怒所灼傷,也沒有陷溺于語言的烏托邦與迷宮之中,她的詩雖然移步換形、“變化多端”,但是一直保持在較高的水準之上。總體而言,藍藍的寫作越來越具有某種“綜合性”,拒絕標簽化,拒絕被定義,日益顯出不同尋常的格局與氣象。
上一篇:張幸福《張幸福的詩》
下一篇:高康《張清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