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我記事起,故鄉就有一個喜氣洋洋的“俱樂部”,村中較有文藝天分的青年才俊,經大隊部認可后,便可到俱樂部上班,成為村中的“非農人口”。
俱樂部的鑼鼓班子非常整齊,吹拉彈奏、敲打擊鼓樣樣齊全。演員陣容也非常可觀,生旦凈末丑,各有人才。舞臺在村的正中心,場地略凹,像個巨大的小盆地,松松爽爽,能容下全村人看戲。平日里,這里便是演員們練功的地方,唱念做打,各自忙活。
俱樂部上演了多少部戲,少小的我是記不清的,只知道我姑姑那一輩有個“江水英”、有個“阿慶嫂”,至今在村中被人傳叫。最興旺的時候要數我姐姐那一代。記得他們演過《李雙雙》、《人歡馬叫》、《追報表》、《打豬草》等現代戲。這些戲中的唱段和臺詞姐姐常在家中悄悄哼唱,我就在旁邊模仿,我唱不好,但我從中受到了教育,要熱愛生產隊,熱愛集體,對集體要誠實。后來興起了古裝戲,先后上演過《十五貫》、《七品芝麻官》、《穆桂英掛帥》、《對花槍》等十多部戲。每部戲各有特點,都能教化人心,給人講明一個道理,讓人明白應該怎么去做人。《十五貫》那部戲讓我恨死了那個昏官,而對最后的清官仰慕在心。“當官不為民做主,不如回家賣紅薯”,更是成了《七品芝麻官》留給我們的通俗名言。而《對花槍》讓我們明白了對感情的忠貞是多么的可貴!
若仔細論起來,俱樂部上演的能稱得上經典之作的戲,應屬《朝陽溝》,其次是《秦香蓮》和《打金枝》。排演《朝陽溝》這部戲真可謂天時、地利、人和,社會形勢、風土人情和劇種,都特別符合我們村的情況。當時的青年演員大都剛從高中畢業,底子好,與劇情有同感,演起來特別到位。扮演銀環的演員名叫林鳳,嗓音宏亮甜潤,皮膚白凈,學生氣息濃厚,再加上一對大辮子的裝扮,活脫脫的一個真銀環,往舞臺上一站,稱贊聲一片。以至于在平日里,還有人沖著林鳳唱:“兩道眉,彎整整,一對大眼兒忽靈靈”。對此,林鳳也是欣然領受。單就這一部戲,她在舞臺上一直獨領風騷七八載,紅透遠近鄉里。劇中“二嬸”的扮演者和“銀環媽”的扮演者也奪人眼球。她們把《朝陽溝》傳唱得出神入化,全村幾乎人人都會唱上幾段,唱起來如癡如醉,意蕩神迷,有的竟能全劇倒背如流。而讓我永遠刻骨銘心的是栓寶他們對農村的熱愛、對山溝的奉獻、對理想信念的堅韌和執著。戲中一句“我堅決在農村干他一百年”,讓多少人對作為農村人充滿了自豪和眷戀,對撫育我們成長的山川大地充滿了厚愛和敬仰!
由于劇團名聲叫響,方圓百里的村莊都來邀請我們村劇團去演戲,一場戲一百元,這在當時已趕上了縣劇團。縣劇團聽說后來來考察,打定主意要挖走幾個演員。有幾個配角當時就走了,而“銀環”、“栓寶”都沒有走,他們清楚,他們的舞臺在自己的村中,他們的根在自己的村中。
說起栓寶的扮演者王愛國,還有一段佳話流傳。他不僅唱得好,且扮相耐看,竟迷倒了外村的一個姑娘,姑娘執意要跟他搞對象,無奈他已心有所屬,未能如姑娘的愿,姑娘在親戚家哭了兩天,不得不無奈地離開……
劇團的發展如火如荼,后起之秀越來越多。古裝戲《秦香蓮》一炮捧紅了新演員“小美英”和黑臉“包公”。小美英人長得俊俏,聲腔細膩優美,吐字清晰,情感入戲,一部《秦香蓮》,使臺下觀眾無不流淚。首場演出時,小美英的母親坐在臺下,聚精會神地看姑娘演戲,等看到香蓮冤情難訴、憤而摔銀、高唱“香蓮我屈死再不喊冤”時,身為母親的她竟悲淚橫流,忘記了臺上唱戲的是自己的姑娘。村中人見了都嘖嘖稱奇,說:“閨女在臺上哭,娘在臺下哭,真把戲唱活了。”為此,老演員林鳳不服輸,兩個人輪流扮演秦香蓮和皇姑,同臺如同打擂而出,臺上臺下掌聲如潮,劇情、人氣推至最高潮。然而,觀眾看得出來,大概是由于戲路的問題,林鳳無論是扮演秦香蓮還是皇姑,都明顯遜色于小美英。小美英那雙咄咄逼人的丹鳳眼時刻隨著劇情而顧目流盼,俏語嬌音,句句動情。演香蓮悲啼中含有骨氣,演皇姑高傲中帶著霸氣,揮灑自如,自然流暢,如高天行云,似山澗流水,讓觀眾賞心悅目。
小美英的美麗與才華,打動了和我同班的一名男同學的心,這位同學竟然拋開了自己的書本和課堂,忘情地追起了小美英。臺前追,幕后追;胡同口追,家門院追;直到最后把小美英變成了自己的嬌妻……
《秦香蓮》中另一個打動人心的角色就是黑臉“包公”,扮演者是后來成為團長的李長錦,他那得天獨厚的花臉嗓音,把包公演得活靈活現,劇中的精彩唱段和神情至今讓村民模仿不已。而我深深為之動容的是他手送紋銀告訴香蓮:“這是紋銀三百兩,帶回家去度饑寒,教養兒女把書念,念書切莫再做官。你丈夫他倒把高官做,害得你一家不團圓。”
在那個集體生產的歲月,農忙時節,演員們多次走進田間地頭,為大家送上文藝節目;逢年過節,便為村中打造隆重的戲曲大餐。他們那優美的唱腔、俊美的扮相、漂亮的行頭、朝氣蓬勃的拼搏精神不知感染了多少人。他們燃燒著自己,照亮著別人,讓我們在那物質貧乏的艱苦歲月,享受著無比甜美的精神生活,讓我們感受到了人生的美好與意義。然而,大約在上個世紀80年代中期,沒有集體經濟作支撐的劇團逐漸走向了解體。
一件事物的成長,需要漫長的過程,而毀壞它,卻在瞬間。
由于對土地的牽掛,演員們再也不能心無旁騖地去排戲,再加上商品大潮的興起,金錢的召喚,不僅動搖了演員,連觀眾也無心再看戲了。一夜之間似乎每個人都變了,命運就這樣開始轉了個彎。
那是一個平常的日子,卻讓俱樂部全體人員終生難忘。團長告訴大家:俱樂部干不下去了,大家各自回家吧。
那一天,許多人都哭了,盡管早已風聞,但當這一消息真的傳來,他們還是按捺不住悲傷的情懷,有的沉默無言,有的假裝歡笑,更多的是黯然落淚。他們痛,痛自己一身的好文藝從此夭折;痛,痛滿團的好戲箱行將灰飛煙滅;痛,痛俱樂部這個大家庭就要分崩離析。
然而,眼淚扭轉不了殘酷的現實。
散了,高大的舞臺從此寂寞在風里……
從俱樂部出來后,林鳳的母親心疼閨女,知道閨女肩不能挑、手不能提,千方百計要讓閨女嫁一個吃商品糧的。最后選中了某礦長的兒子,倒是吃喝不愁,只是沒想到嫁過去之后發現礦長兒子有精神障礙,時不時被丈夫關起門來毆打,后來生育一子,竟然也是傻子。無奈,林鳳離了婚,又嫁一夫,做起了三個孩子的后媽。可憐一個蜚聲戲壇的女主角,就這樣流落鄉里,成為村婦。難捱的時光,使得她不得不隔三差五到廟里燒香念佛。家鄉的廟會上,偶爾也被老朋友們請上去唱上一段,算是對苦日子的一種慰藉。
“栓寶”出來后,倒是做了社會的弄潮兒,到外地經商做買賣。生意很成功,只是沒有管好自己的私生活,在外養了女人。妻子在家并不知曉。后那女人卷錢逃跑,事情敗露,“栓寶”生意和身心遭受重創,無奈之下落魄回家。真心愛她的妻子,并沒有離開他,只是從此不再讓他外出,讓他留在家里看孩子種地,偶爾打打小工。閑暇時光,人們經常看到他在舞臺處蹓跶,有時候在那里一蹲就是大半天,也不怎么說話。
唯一讓人可敬的是小美英,俱樂部解散后,她沒有放棄自己的喜愛,毅然決然通過考試,被縣里小百花豫劇團錄取,在縣劇團拜師學藝四五載,后又回到村里,一邊經營服裝生意,一邊組建小戲班唱戲。然而微弱的班底,街頭路邊的場地,零零落落的觀眾,使得她猶如長在石頭縫里的小草,衰衰哀哀……
上一篇:《陳言新語》陳風波散文賞析
下一篇:《黃毛》張藝騰散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