啊報曉的晨雞,當罪惡的歲月
像這暗夜一樣,永遠逝去,
你的黎明時分振奮人心的啼囀,
驅散夜眠人昏沉的睡意。
在湛藍的天際,金發美女
披散開她縷縷的細發。
惡魔丑態畢露,終究被縛,
空中回蕩著天神的正氣。
讓我們懷念他,
懷念那熄滅了的明燭!
啊,朋友,我這身遭囚禁的尤素夫
該如何向你解說我的夢境?
你心中充滿歡悅,唇邊蕩漾著微笑,
承受著仇敵的嫉恨和朋友的祝福,
去會見摯友,奔向理想。
輕如一陣清風,迅如一片月光,
是他,懷著友情的溫暖,
與你共度幾多漫漫長夜,
讓我們懷念他,
懷念他,他與你曾共數天邊的星。
當園林重又披上翠綠,
風信子、玫瑰和香草把大地
裝點得似中國畫廊般美麗。
栽種瓣上帶露水的紅花的,
是你的強有力的手臂。
有一枝早綻的花,
未能開放出它賞心悅目的光彩,
便在冬日嚴寒的憂愁中枯萎,
讓我們懷念他,
懷念那早綻的鮮花!
啊,荒原上的旅伴,大地之子,
當這短暫的時光永遠逝去,
理想盛宴上的美女,
展示她的艷麗姿容,
每當黎明,從這金色的祭壇上,
裊裊香煙直飄向土星。
但是,由于野蠻家族的罪惡,
使他胸懷未竟之志,
在荒原上獻出自己的生命。
讓我們懷念他,
懷念他,他在荒原上獻出生命。
當世界又呈現太平景象,
啊,黃金時代的驕子啊,
真主感念他的奴仆的忠順,
又恢復了主的尊嚴。
那時,再也不會有阿拉姆花園
和師達德的名字,
再也不會有任何冷言惡語,
讓我們懷念他,
他因尋求真理而罹難,
懷念他,他犧牲在劊子手的刀下。
(張鴻年 譯)
注釋:
金發美女,指太陽。
尤素夫,《古蘭經》中一個故事的人物,美男子,曾被囚禁井中。
大地之子,指摩西。
金色的祭壇,指猶太教宰牲的祭壇。
師達德,阿拉伯半島南部一個暴君,自造地上天堂稱阿拉姆園。
【賞析】
這首詩是作者為紀念摯友、《天使號角》的主編兼發行人賈杭吉爾而作。《天使號角》以發表散文作品為主,間或發表少量詩歌,在傳播革命思想、提高人民的政治覺悟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1908年該刊被封,賈杭吉爾遇害。他逝世后,德胡達夢見賈杭吉爾質問他為什么不寫詩悼念?于是,德胡達連夜寫了這首悼念亡友的詩。
詩的第一節贊美戰友、贊美革命,將戰友比作“報曉的晨雞”,在“黎明時分振奮人心的啼囀,/驅散夜眠人昏沉的睡意”;將革命勝利比作黎明到來,黑夜過去,朗朗乾坤即將到來,太陽在“湛藍的天際”“披散開她縷縷的細發”,于是“空中回蕩著天神的正氣”,惡魔終究難逃其咎;而這一切都有戰友的功勞,因此“讓我們懷念他,/懷念那熄滅了的明燭!”正在燃燒的明燭被熄滅,怎能不令人扼腕嘆息?詩人的惋惜悼念之情溢于言表。因為當時社會環境的需要,德胡達在詩中運用很多的比喻,聰明的讀者能夠真正領會它的含義并抓住要點。在那個特殊的年代里,如果他不采取這種形式進行創作,就不得不放棄寫作或接受作品被禁的后果。
第二節回憶戰友以及自己與戰友的交往。難以自由地發表言論的詩人就如同“身遭囚禁的尤素夫”,而已經在另外一個世界的摯友倒有一種無拘無束的自由,可以“輕如一陣清風,迅如一片月光”地“去會見摯友,奔向理想”。二人共同相處的日子十分值得懷念,想來不禁感到溫暖,那是友情的溫暖。
第三節將戰友比作“早綻的鮮花”。當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之時,風景如畫,當年的摯友曾為這如畫的風景貢獻出不朽的力量,用“強有力的手臂”“栽種瓣上帶露水的紅花”。而他就如同那“早綻的鮮花”,在惡勢力營造的“冬日嚴寒”中“憂愁枯萎”。英年早逝,怎不令人懷念?
第四節將戰友比作“大地之子”。他曾懷有美好的理想,但“由于野蠻家族的罪惡,/使他胸懷未竟之志,/在荒原上獻出自己的生命”。社會扼殺自由民主的思想言論,有識之士缺乏抨擊時政的言論空間,這樣的社會無異于“荒原”,萬物蕭瑟,生機寂滅。在這沒有生氣的棲息之所,心中唯有幻滅和絕望。詩人對社會現實流露出深深的痛苦和無盡的失望與悲哀。
第五節表達對未來的憧憬,希望那時“又呈現太平景象”,“驕子”“又恢復了主的尊嚴”,那時再也不會有暴君為所欲為,正義能夠得以伸張,冤屈得以昭雪。此時更應該懷念為真理而獻出生命的人,懷念“因尋求真理而罹難”、“犧牲在劊子手的刀下”的摯友。詩人在每小節的末尾反復詠嘆“懷念他”,使整首詩結構工整,感情逐漸強烈,主題愈見鮮明。
這首詩彌漫著感傷悲戚之情。詩人綜合運用象征、典故和生動形象的場景,古今雜糅,虛實融匯,使得詩歌的高度抽象與具體的情境有機統一,極大地豐富了詩歌的表現手段,拓展了詩歌的思想內容。
(馬 婷)
上一篇:《忽必烈汗 [英國]柯爾律治》讀后感
下一篇:《懷念森林——動物園中一只老虎的話 [越南]世旅》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