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用簫管吹起憂傷曲子,
從異域遙望我的俄羅斯;
在這些倥傯的日子里,
難忘是對故國的情思!
慈母般的俄羅斯!無尚光明!
企望你允許浪子的懇請,
啊,你端坐在璀璨的寶座,
就像光被萬方的陽和!
黃金權杖,御冠紫袍,
本來是為的表征人的榮耀——
而你卻以自身的高貴加榮于權杖,
光輝的容顏突現了冠裳。
在宇內廣袤的土地上
誰人不欽佩你德行高尚?
你本人就是大德的化身,
上天本好生之德才恩賜下民。
你一身凝聚著榮譽,
純潔、華貴、瑩然無滓;
無人敢對你口是心非,
邪惡見你也望而生畏。
你的臣下虔誠莊敬,
勇敢冠世,遐邇聞名;
有其主必有其子民,
都樂于為你而見危授命!
俄羅斯,你還有什么不足?
俄羅斯,你哪兒還顯得薄弱?
你是大德大智的總匯,
永遠富有,給民眾帶來光輝!
我的簫管吹罷憂傷曲子,
從異域遙望我的俄羅斯;
但愿我有千口百舌,
好謳歌你的豐功美德。
(李錫胤譯)
【賞析】
特列佳科夫斯基的《歌頌俄羅斯》是一首典型的表現了愛國主義情懷的頌詩,作于1728年。
對于正直的知識分子而言,祖國這一概念深深地滲入到自己的血液之中,而離開祖國的游子,祖國更是魂牽夢縈的“慈母”,報效祖國便是自己的神圣的使命。特列佳科夫斯基正是這樣的一個知識分子,他研究俄語、拉丁語、法語、德語、意大利語詩律,著有《簡明俄語詩律新編》,并且用30年時間翻譯了30卷巨著《世界史》,為祖國奉獻全部身心,成為18世紀中葉俄國古典主義文化巨子之一。特列佳科夫斯基創作《歌頌俄羅斯》這首詩的時候,正是這樣的一個游子。他于1726年至1730年,一直在荷蘭和法國學習和工作,游子對祖國的思念,以及對祖國的崇敬,在這首詩中得到了由衷的展現。
全詩從對祖國的思念開始,到對祖國謳歌告終,首尾相貫,一氣呵成。在第一節抒寫了在異國他鄉對祖國的情思之后,接下去的每一詩節著重突出祖國的一個特性。從第二詩節到第六詩節分別抒寫了祖國的光明磊落、威嚴清正、德行高尚、純潔華貴、虔誠莊敬。在該詩的第七節,詩人以自問自答的形式對祖國的上述特性作了總結:“俄羅斯,你還有什么不足?/俄羅斯,你哪兒還顯得薄弱?”在回答中,詩人認為祖國俄羅斯是“大德大智的總匯”,而且“永遠富有”,更為重要的是,祖國不忘自己的民眾,她以自己的威嚴和富有“給民眾帶來光輝”!這恐怕是詩人在異域遙望俄羅斯,以“千口百舌”謳歌俄羅斯“豐功美德”的一個重要原因。
與此同時,該詩也明顯受到法國文學思想的影響,既具有尊重王權和國家利益的古典主義思想,同時也在對國家的贊頌和民族的理性教育中,表達了具有時代精神的啟蒙思想。
俄羅斯大地的獨特的自然風光總是吸引著俄羅斯一代又一代的抒情詩人。無論是19世紀的普希金和萊蒙托夫,還是20世紀的葉賽寧,都以自己優美的詩句歌頌過俄羅斯的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色,20世紀的抒情大師帕斯捷爾納克在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時候,由于前蘇聯當局的強硬態度,使得他只能在俄羅斯大地和諾貝爾文學獎兩者之間作出抉擇,他不假思索地選擇了俄羅斯,而放棄了諾貝爾文學獎,因為他離不開生他養他的俄羅斯大地。從特列佳科夫斯基的這首《歌頌俄羅斯》的詩中,我國或許可以探出俄羅斯知識分子愛國情懷的一些歷史淵源。
(吳笛)
上一篇:《歌謠:好事難求不常在·洛博》讀后感|賞析
下一篇:《正道(節選)·伐致呵利》讀后感|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