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障礙臨床表現
案例
案例1:A.初二學生,原是眉清目秀、惹人喜愛的文藝骨干,擅長舞蹈。一次體重測量為100斤,她認為自己太胖了,將會影響自己優美的舞姿,開始節食。沒幾個月體重下降到68斤,而且拒食,時有嘔吐,消瘦脫形,無法堅持學習,只能求助于心理咨詢。
案例2:B.高二男生,因其父是知青,政策允許他來上海寄住在祖父母家。該生見人靦腆,遇生人或校領導更局促不安;如遇女性,會手足無措,面紅心悸,交談時口吃,惹同學嗤笑;性格內向、孤獨,同班中無知心好友;嚴重時,心煩意亂,消沉苦悶,經常失眠,訥呆。他多次要求中止學業,回江西弋陽農村父母身邊。
案例3:C.大一女生,上大學不久,一次去宿舍前曬衣場時,突然而來的沖動使她在曬衣繩上取下一件背心和一雙襪子,這時心中產生一種極大的欣慰感。此后一連數日,像鬼迷心竅一樣,只要曬衣場或寢室無人,就無法控制自己去拿別人的東西。一次正在拿一雙舊拖鞋時被同學抓住。
分析
青少年一般正處在一個過渡性的、承前啟后的青春期,所以,他們不得不面對、遭遇在人生的其他階段所沒有的特殊的難題:身體的成熟與心理上的晚熟、知識的豐富發展與社會經驗的匱乏、自我評價與他人評價的矛盾、現實與理想的差距……所有這些,都對每一個青年人的心理健康發展構成很大的影響,有的人因此產生輕微的心理失調,有的人卻因此產生心理障礙,如前所舉的幾個例子。
心理障礙,有的稱為心理疾病,是由不良刺激引起的心理異常現象。在青少年中,常見的心理障礙主要有以下幾種:
1.神經癥。也稱神經官能癥,是一種干擾人的正常生活,削弱人的適應能力的中等程度的心理障礙。它一般沒有器質性病變,但有某些身體功能的喪失,有明顯的心理異常表現。包括焦慮癥、恐怖癥、強迫癥、癔病和神經衰弱等。
2.人格障礙。又稱病態人格或變態人格。是指自童年或少年時期發展起來的人格明顯偏離正常。這種人格異常主要表現為情感和意志行為障礙,感知和智力并無異常。有的青少年由于人格的偏離,以致不能適應社會生活,貽害公眾和自身。包括強迫型人格障礙、攻擊型人格障礙等。
3.心身疾病。由于情緒性格等心理因素引起的身體組織或器官等生理方面的疾病。心身疾病的種類很多,廣義地講,絕大多數疾病與心理因素有關,只是受影響的程度不同。隨著時代的發展,這類疾病也擴充了新的家庭,如90年代才引起人們重視的“考生競技綜合癥”、“心理緊張癥”等。
4.性變態。又稱性欲異常,指尋求性的對象和滿足性欲的方式異于常態。青少年中常見的性變態有:同性戀、露陰癖和窺視癖等。
5.精神病。通常指精神疾患中的一組重性精神疾病,不包括神經癥、人格障礙和精神發育遲滯。其表現是“精神功能受損程度已達到自知力嚴重缺失,不能應付日常生活要求或保持對現實的恰當接觸。”青少年中常見的精神病一般是功能性的,主要有:精神分裂癥、躁狂抑郁性精神病和偏執性精神病等。
上一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特點及內容
下一篇:青少年心理障礙預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