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常自我審視,才不會把路走歪
大多數人每天清晨起來洗漱的時候,都會看著鏡子里的自己,面對著熟悉的面龐,也常常會感到陌生,這是為什么呢?這是因為人雖然已經看慣了自己的臉,但是對于自己的內心卻因為缺乏反省,而缺少理解。正因為如此,人們才說每個人都是自己最熟悉的陌生人。古人也說,要一日三省吾身,才能獲得更好的成長和發展。如果蒙頭成長、漫無目的,也沒有明確的目標,是很難成就自我的。
莫迪里阿尼是意大利大名鼎鼎的繪畫大師,有一系列的印象派作品。在其中的一幅作品中,有一個獨眼人,這讓看到這幅作品的人都表示不理解,覺得莫迪里阿尼把人畫得變形且丑陋。對此,莫迪里阿尼解釋道:“這幅畫是有深刻含義的,告誡人們不要總是把兩只眼睛都盯著別人,而無形中忽略了自己。每個人只需要用一只眼睛看著外部世界就好,而應該留下一只眼睛來經常看看自己、反省自己、審視自己,這才是最重要的。”莫迪里阿尼一句驚醒夢中人,他的“自我審視”是很多人都忽略且從未做到的。
人,不能世事洞察,為此在人生的過程中,除了更多地審視別人,也要更多地看一看自己,尤其是要盡量跳脫出來置身事外,才能把自己看得更加清楚。遺憾的是,偏偏有很多人都把嚴于律己、寬以待人的為人處世原則徹底顛倒了,他們對于自己很寬容,也從來不審視自己,而總是把眼睛盯在別人身上,對于別人很小的瑕疵和錯誤從來不放過。為此,他們對于他人總是過于嚴格和苛求,而對自己卻又總是過度寬容甚至縱容。只有把這樣的態度顛倒過來,人才有可能看別人更順眼,也才有可能主動提升和完善自己,讓自己更從容地做好自己的事情,走好屬于自己的人生道路。
在法國的圣保羅教堂里,在牧師納德·蘭塞姆的墓碑上,刻著一句話警示世人:如果時光能夠倒流,至少有一半人會成為偉人。這句話的來源很曲折,原來蘭塞姆在一生的時間里聽過一萬多人的懺悔,他原本想把記載著這些懺悔的60多本日記集合起來出版,作為對世人的警戒。然而,里昂突然發生大地震,讓蘭塞姆失去了這個機會,為此他把自己所有想告訴世人的話凝練成這一句,刻在墓碑上,讓每一個前去瞻仰他的人和去圣保羅教堂參觀的人都能從中得到領悟。由此可見,人生總是充滿了后悔,而在意識到事情本該可以做得更好時,很多人都已經失去了改正的機會。
認識自己,是做很多事情的前提條件,不管什么時候,也不管人生如何,我們都要認識自己,才能不斷地審視自己,也才能繼而改變、突破和超越自己。這些事情,對于一個渾渾噩噩的人而言是不可能做到的。其實,對于認識自己的重要性,早在幾千年前的古希臘,蘇格拉底就已經提出來了。現代社會,依然有很多哲學家在討論認識自己的重要性,并且召喚更多的人理性地認識自己、從容地改變自己。
那么,一個人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深入地了解自己,從容地認識自己呢?首先,最重要的就在于,要從主觀的思想和意識中跳脫出來。人之所以對于自己最陌生,就是因為人是主觀的動物,在進行思考的時候情不自禁就會從主觀角度出發。因而只有盡量做到客觀公正地評價自己,才能更有助于認識自己。其次,要審視自己。無疑,和日常的眼光相比,審視帶著幾分嚴格和挑剔,在看待自己和他人的時候,我們要制定同樣的標準。正如古人所說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就不要強求別人去做,這是最基本的。所以在評價自己和他人的時候,為了公平,也應該以同樣的標準,而不要對于自己過度寬容。最后,要想認識自己,還要選對參照物。很多人原本就沉浸在主觀世界里,無論多么努力,都在袒護自己。只有從客觀存在的人和事情之中選擇合適的參照物,對于自己的審視才是更加公正的。
現代社會,各種信息鋪天蓋地而來,任何時候,我們都要更加客觀、公正地認識自己,才能全力以赴活出屬于自己的精彩人生,因為認識自己正是審視自己、主宰命運的前提條件。記住,金無足赤,人無完人,每個人在成長的道路上都會犯錯誤,犯錯誤本身并不可怕,因為人就是在錯誤中成長起來的,最重要的是面對錯誤時,我們要懷著積極的態度去反省,也要真誠地改正和反思錯誤,這樣才能在成長的過程中有更好的發展和未來,也才能真正地突破和超越自我,成就自我。
上一篇:幫助孩子疏通心里的煩惱
下一篇:必須馬上行動,才能對不滿意的自己說“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