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確了解兒童強迫癥
近些年來,有許多父母向心理學家詢問,發現孩子有心理問題。比如,上課時關注黑板以外的事物,無法集中精力聽課,有的孩子還會對書上的一些公式反復地想它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呢?有的父母反映說孩子上學前會一遍一遍地檢查書包長達半小時之久,不過許多父母并不知道孩子已經有了強迫癥的傾向。
強迫癥是在日常生活中存在一種強迫思維,以至于自己的行為不受自己的控制。孩子年齡越小,強迫癥的癥狀表現就越明顯,對孩子的影響就越大。通常情況下,兒童強迫癥有這樣一些特點:所謂的兒童強迫癥是一種患兒明知不必要,卻又沒辦法擺脫,反復呈現的觀念、情緒或行為,越是努力抵制,越是感到緊張和痛苦。孩子發育的早期,可能有輕度的強迫性行為,如有的孩子走路時喜歡用手撫摸路邊的電線桿;有的孩子走路時喜歡用腳踢小石頭;有的孩子喜歡反復計算窗欄的數目,等等。不過,這些行為不伴有任何情緒障礙,且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消失。
王女士最近很煩惱,以前接觸過自己孩子的老師和朋友都反映過這個孩子有點強迫癥,當時王女士覺得不太可能,畢竟孩子太小了,長大了應該會好些,自己也沒太在意。
不過最近幾天,王女士發現孩子的癥狀有點令人擔憂。幾周前,有次半夜,孩子突然驚醒告訴媽媽:“床上有蟲子!”王女士結果花了半天時間尋找,床上根本沒有蟲子,一定是孩子做夢了。于是王女士安慰孩子:“媽媽昨天曬過被子了,把細菌都曬走了?!甭牭竭@樣的話,孩子才安定下來。不過,之后的每一天孩子每晚睡覺前都會問:“媽媽,你今天有沒有曬過被子?”王女士每次都回答:“曬過了?!蓖跖肯肫饋恚烙嬆囊惶旌⒆泳蜁泦栠@個問題了。直到昨晚,由于時間太晚孩子還不愿睡覺,王女士生氣了,不理他,結果孩子問了十幾遍,王女士依然沒回答,孩子只好作罷。結果第二天早上,孩子醒來第一句話就是:“媽媽,你昨天曬過被子了嗎?”王女士瞬間被問暈了,難道孩子真的得了強迫癥嗎?
稍微嚴重的強迫癥表現為,反復數天花板上吊燈的數目,反復數圖書上人物的多少,強迫計算自己走了多少步。有的孩子則表現為強迫洗手,強迫自己反復檢查門窗是否關好了,反復檢查作業是否做對了。甚至睡覺前,不斷檢查衣服鞋襪是否放得整整齊齊,有的孩子則表現出儀式性動作,如要求自己上樓梯必須一步跨兩級,走路必須一下走兩步路。如果不讓這些孩子重復這些動作,他們就會感到焦慮,甚至生氣。不過,他們反復重復這些形式,并不會出現成年患者那樣的焦慮,通常情況下,孩子對自己的強迫行為并不感到苦惱,只不過是呆板地重復這些行為而已。
父母應及早發現孩子的這些不正常行為,平時多注意觀察孩子的行為舉止,以防孩子的情緒越來越嚴重。
小貼士
父母如何減少孩子的強迫癥狀呢?
1.行為治療
當孩子的強迫癥發作的時候,父母可以促使其有意識地用手腕上的橡皮筋來彈自己,從而克制自己的強迫行為,通過外力的作用來阻止強迫癥的發作。心理學家一般認為參與示范比被動示范的治療效果更好一些。當然,在這個過程中,父母不僅是監督者,更是整個事情的參與者。
2.信心療法
父母需要給孩子樹立信心,如對于孩子的考前焦慮癥等輕度心理問題,父母可以告訴孩子考前每個人都會緊張,不只是你一個人心情焦慮,以此放松孩子的心情。當孩子喪失信心的時候,父母應鼓勵孩子,讓其重新樹立信心。
3.順其自然
心理學家建議用“森田療法”來減少強迫行為。這是治療強迫癥比較好的方法,所謂“順其自然,為所當為,不治而治,事實為真”。孩子強迫癥產生的根源就是“怕”,正因為存在各種恐懼,才會不斷重復地去做某事,怕的時候要怎么應付,“順其自然,為所當為”,即不要刻意去強化強迫癥的觀念,轉移注意力,做應該做的事情,才會治愈強迫癥。父母在這個過程中要做的就是不要刻意讓強迫癥孩子改變,而應順應其性情,等他確認自己所擔心的事情根本不會出現的時候,強迫癥的癥狀自然會減輕甚至消失。
4.給予孩子理解與關懷
當父母發現孩子有強迫癥的時候,不要指責孩子,更不能說孩子胡思亂想。有的孩子在抄寫課文的時候,抄著抄著就突然開始使勁地描一個字,即便把紙劃破了,還是使勁描。這時正確的方法應是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如問他今天星期幾,這樣孩子的注意力被轉移了,就能恢復正常思維。不過有的父母不懂這些,一看見孩子發呆,就會指責孩子:“你又在胡思亂想什么?”這樣的行為會導致孩子心理負擔越來越重。假如父母可以多理解、多關心孩子,那孩子強迫癥狀會慢慢減輕,直至消失。
5.認知治療
父母需要幫助孩子讓其認識到頭腦中這些擔心的不合理性,不過這些長時間以來的恐懼已經深入到潛意識里,因此想要短時間內改變,這是不簡單的。父母和孩子可以結成聯盟,在父母的監督和引導下,共同從一點一滴的小習慣開始改變,結合行為療法,改變舊習慣,建立新習慣。
上一篇:杜根定律:孩子的一生需要與自信為伴
下一篇:水滴石穿定律:磨煉孩子的耐力并非一日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