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再這樣,我就把你送人
生活中,每每看到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就忍不住恐嚇孩子,習慣性地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你再這樣,我就把你送人;你再這樣,就給我滾出去……但是,這樣的恐嚇有效果嗎?孩子只會在一次又一次的恐嚇中喪失自信,變得膽小,從而失去對父母的信任感。
縱觀許多父母的教育方法,就會發現恐嚇孩子是一種十分普遍的現象。父母們為了不讓孩子去拿某些東西,或者是想讓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一件事,常常會采用一些夸張的方法來嚇唬孩子,動不動就說“你再這樣,我就不要你了”。
曉東平時有些調皮,父母覺得難以管教,就經常以恐嚇的方式教育:“你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你再搗亂,我就把你扔出去”“你再這樣,爸爸媽媽就走了,把你丟在這里”。
有一次,曉東坐在車上半個身子都伸出窗了,媽媽訓斥也不管用,就動手打了他,結果曉東哇哇大哭,這時媽媽又開始恐嚇:“別哭,再哭,把你扔下車。”曉東依然哭個不停,爸爸把車停下來,真的把曉東扔下車,又開車走了一小段,直到曉東不再哭了,再掉頭回來把他抱到車上。這時受到驚嚇的曉東緊張不已,盡管全身還在抽搐,但已經不再發出聲音,擔心爸媽又把自己丟下。
父母的恐嚇對曉東的身心將帶來很大的傷害,長時間這樣只會讓他的內心越來越脆弱。大多數父母的恐嚇教育方式依然根深蒂固:父母若不想給孩子買某種零食,就說“這是藥,吃了肚子會疼”;如果父母想讓吵鬧的孩子安靜下來,就會說“再鬧就讓警察把你抓走”;如果父母不想讓孩子去觸摸某樣東西,就會說“不要摸,別人會罵的”。
父母的恐嚇對孩子有威懾作用,這只能起到短暫的作用,但在孩子心中留下的陰影卻是永久的,那些受到恐嚇的孩子內心會留下深刻的印象,甚至是在長大之后也難以磨滅。大量數據顯示,大部分人的心理疾病都是由于幼年時期所遭受的一些恐嚇,或者特殊的童年經歷造成的。父母在對孩子恐嚇的時候,根本沒考慮過對孩子造成的傷害。
通常,父母會用這四種方式來恐嚇孩子:
1.用警察恐嚇孩子
父母們常用的手段之一,就是用威嚴的警察形象來恐嚇孩子,這種方式或許可以取得立竿見影的效果,但造成的負面影響是不容忽略的。假如孩子在幼年時期經常被父母用警察來恐嚇,那一定會在心中留下懼怕警察的心理,當孩子后來遇到困難時,可能會不敢向警察求助。
2.用鬼怪恐嚇孩子
估計許多父母都用鬼怪嚇唬過孩子,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父母就會搬出各類鬼怪出來,說“你要是再不聽話,一會兒鬼怪就來把你抓走”。對年幼的孩子來說,鬼怪的威懾力是很大的,他們無從辨別真偽,一般都會相信。不過,一旦恐嚇起了作用,孩子就會經常去想象鬼怪是什么樣子,以至于越想越害怕,變得膽小,最終導致一些奇怪的心理疾病。
3.扭曲常理來恐嚇孩子
有時候父母可能是出于想要捉弄一下孩子,通過扭曲常理來恐嚇孩子,不過這會顛覆孩子對待這些事物的正確認知,輕則逗趣,重則引起一些不必要的誤會。所以父母不要隨便去扭曲常理,以免造成孩子錯誤的認知。
4.說孩子是撿來的
這是許多父母喜歡用的方式,通常在孩子調皮的時候,父母會說孩子不是自己親生的,或者“我不要你了”。盡管這樣的話聽起來可笑,但對孩子的影響卻是巨大的,在孩子眼里父母就是全部的安全感,如果父母總說這樣的話,很容易造成孩子的心理陰影。
小貼士
父母的恐嚇行為給孩子帶來的負面影響是巨大的:
1.孩子缺乏自信
父母的恐嚇會讓孩子認為自己一無是處,讓孩子變得自暴自棄并產生自卑感。本來孩子可以做好的事情,卻故意不去做甚至故意破壞,這樣孩子長大之后做事膽小怕事,缺乏自信,自卑感越來越強烈。
2.讓孩子感到恐懼
幼年時期的孩子神經尚未發育完善,打罵恐嚇會超出孩子的承受能力,這樣會使孩子精神非常緊張、恐懼,甚至引發精神方面的疾病。
3.孩子感到自己被拋棄
父母經常恐嚇孩子,對孩子說“再不聽話,我就不要你了”。盡管父母的初衷只是為了嚇唬孩子,不過孩子會信以為真,從而長時間處于一種緊張恐懼的心理,感覺隨時會被父母拋棄,進而很容易形成性格上的抑郁。
4.讓孩子產生逆反心理
有的孩子性格很倔強,父母越是恐嚇,他越是會與父母反抗,叛逆心理特別強烈。有些父母認為孩子不聽話,就通過恐嚇來讓孩子改正,殊不知對于那些倔強的孩子來說,越恐嚇逆反心理越嚴重。
5.讓孩子產生心理陰影
經常恐嚇孩子,小一點的孩子一般不會產生仇恨心理,大一些的孩子都十幾歲了如果還經常被恐嚇,孩子隨著年齡的增長就會在心理上與父母漸漸地疏遠,甚至會發展出仇恨。
6.不要恐嚇孩子
父母經常說“恐嚇”的話,會帶給孩子童年的陰影,讓孩子缺乏安全感,這個問題會伴隨孩子一生,在孩子的人生路和家庭生活中也難以回避。相反,如果孩子經常得到父母愛撫和溫言細語,會幸福感滿滿,為人溫和寬容,充滿滿足感,人生也會順利很多。
上一篇:位差效應:親子溝通需要建立在平等的基礎上
下一篇:你失去什么,都不能失去尊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