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就去做,別讓你的夢想萎縮
不難發現,古今中外的每一個成功者,無不是既擁有超前的思想和超凡的行動力,并通過發揮自己的優勢而贏得榮譽的。一句話,行動促就夢想。說一尺不如行一寸,只有行動才能縮短自己與目標之間的距離,也只有行動才能把理想變為現實。成功的人都把少說話、多做事奉為行動的準則,通過腳踏實地的行動,達成內心的愿望。
可惜的是,每天都有很多人把自己辛苦得來的新構想否決或埋葬掉,因為他們不敢執行。過了一段時間以后,這些構想又會回來折磨他們。生活中的你,如果不想讓自己成為這些人中的一員,如果不想讓自己的夢想萎縮掉,就從現在開始行動吧!
事實上,很多情況下,無論我們有多少智慧多少創意,多少決策和管理能力,我們常常從事的還是執行的事情,所以一個人執行力的好壞決定了他是否最終能夢想成真。馬云曾經說過這樣一句話:“孫正義跟我有同一個觀點,一個方案是一流的idea加三流的實施;另外一個方案是一流的實施加三流的idea,哪個好?我們倆同時選擇一流的實施加三流的idea。”所以說執行力在人們成功的過程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因此,對于生活中的你來說,如果你心中有夢想,那么,就從現在開始改掉猶豫不決的壞毛病,不管面對的是危機還是機遇,我們都要毫不猶豫地沖上前去。很多事情不嘗試怎么知道結局呢?而且如果不切切實實地去做,我們就會永遠毫無收獲。寧愿當一個錯誤連連的行動派,也不要當一個只說不做的空想家。
1921年時,電報機發明已有25年之久,人們也已經認識到電報對信息傳播的重要作用。
鑒于此,一些年輕人從中受到啟發,他們認為,既然電報有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何不創辦一份文摘刊物,讓人們從中獲取信息呢?
說做就做,不過當他們向郵局申請發行刊物時,得到的答復是因為從沒有過這類刊物,目前條件還不成熟,還要等一等。絕大多數申辦者就只好等等再說。
但在這些人中,有個叫華萊士的年輕人卻沒有放棄,他認為:郵局不發行,我可以自辦發行呀。他沒有等待,而是將訂單裝入2000個信封中,從郵局發往各地。
就這樣,這位青年創辦了世界上很少有的文摘刊物,它一下子擁有了不少的讀者,而且市場越來越廣闊,這就是有名的《讀者文摘》。到2002年,這本刊物已成為世界性的刊物。它用19種文字出版,發行到127個國家,年收入達5億多美元。
所以,不要怕實踐你的夢想,不要因為恐懼而裹足不前,不要當生命走到盡頭時,才恍然大悟原來你可能有機會實現夢想,只是,你放棄了。有了夢想就不要讓它成為空想,不妨勇敢地去體驗實踐生命的感覺!不要在意別人的嘲笑。如果沒有勇氣去大膽地嘗試,你永遠都不會知道自己的潛力有多大!
那么,我們所說的執行力,到底是什么呢?
執行力,指的是貫徹戰略意圖、完成預定目標的操作能力,是把企業戰略、規劃轉化成為效益、成果的關鍵。執行力包含完成任務的意愿,完成任務的能力,完成任務的程度。對個人而言執行力就是辦事能力。簡而言之,執行力就是把想法變成行動、把行動變成結果的能力。
一個人有想法是好事,但是如果他不能把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變成能夠體現自己價值的行動,那么再好的想法也是空想。我們可以看到,在歷史上,有很多很有想法,但是執行力卻差得一塌糊涂的人。例如孔子和孟子,他們的政治思想都特別出色,可是他們在政治上卻沒有大的建樹,他們在政治上的作為,甚至不如商鞅這樣一個平凡的人。除了他們沒有選擇正確的君主,他們的政治理論和所處時代不相適應之外,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執行能力的差勁。
生活中的人們,可能你知道,每一份工作——不論是經營事業、高級推銷工作還是在科學、軍事、政府機關工作,都需要腳踏實地的人來執行。主管在聘用重要職位的人才時,都會先考慮下面這些問題,然后才決定是否聘用。這些問題有:“他愿不愿意做?”“他會不會堅持到底把事情做完?”“他能不能獨當一面,自己設法解決困難?”“他是不是有始無終、光說不做的那一種人?”
這些問題都有一個共同的目的,就是設法了解那個人是不是“說做就做”,也就是有無執行力。即使是很普通的計劃,如果立刻執行并且繼續發展,都比半途而廢的好計劃要好。因為前者才會貫徹始終,后者卻前功盡棄。
世上的事情沒有一件絕對完美或接近完美,如果要等所有條件都具備以后才去做,只能永遠等待下去了。如果一個人一直在想而不去做的話,那他根本成不了任何事。
那么,從現在起,請記住下面兩種想法。
1.切實執行你的創意,以便發揮它的價值
不管創意有多好,除非真正身體力行,否則永遠沒有收獲。
2.執行時心里要平靜
有人說天下最悲哀的一句話就是:我當時真應該那么做卻沒有那么做。每天都可以聽到有人說:“如果我在那時開始那筆生意,早就發財了!”或“我早就料到了,我好后悔當時沒有做!”一個好創意如果胎死腹中,真的會叫人嘆息不已,感到遺憾,如果真的徹底施行,當然也會帶來無限的滿足。
不過在此之前,你一定要有立刻行動的決心,坐而言、坐而思只能形成方法,起而行才可能有成果。
上一篇:每一份積累,都是為了更好地抓住下一次機會
下一篇:生活方式比生活本身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