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導愛動的孩子
每當接到老師從學校里打來的電話,說孩子不遵守課堂紀律,在課堂上總是動來動去的時候,父母就會非常抓狂。好動似乎是孩子的天性,從1歲開始學會走路,孩子就開始了不停地奔跑。很多住樓房的父母都有這樣的困擾,那就是樓下的鄰居經常跑上來找門,嫌棄孩子在地上跑來跑去的動靜太大。但是父母對此也無可奈何,除了給孩子養成規律的作息時間,讓孩子避免在晚上應該睡覺的時候影響樓下的鄰居之外,父母并不能讓孩子乖乖地坐在那里。所有的孩子都天生好動,他們對一切事情都感到非常好奇,尤其是對外部的世界更是充滿了探險的精神。但是,有些孩子確實是太過于好動了,導致他們上課的時候都不能坐在座位上專心地聽講。在面對學習的時候,他們總是會想著游戲的事情,無法做到積極主動地學習。在這種情況下,孩子的好動已經超出了正常的范圍,所以父母要積極地引導孩子,教會孩子保持專注力,也要讓孩子更好地配合老師上課和學習。
如果爸爸媽媽能夠集中在一起開一個大會,那么一定有很多爸爸媽媽都在抱怨孩子的好動。在家里,孩子常常一整天都不睡覺,而是不停地動來動去,很多父母都說孩子除了睡覺的時候能夠保持安靜之外,其他的時間都在不停地哭鬧、不停地游戲、不停地玩樂,片刻也不得消停。對于好動的孩子而言,最正常的就是坐不住。如果孩子一直處于動的狀態下,那么就無法集中注意力學習,也不能夠有效地掌控自己的言行舉止。長期發展下去,孩子的心理發展就會受到影響,而且孩子的學習成績也會非常糟糕。對于6歲的孩子來說,嘗試著上一堂四十分鐘的課程,是很大的挑戰。那么,父母在孩子進入6歲之后,哪怕孩子正在上幼兒園大班,也應該有意識地培養和發展孩子的專注力,這樣孩子在學習上才會有更好的表現。
父母需要明白一件事情,就是活潑好動和多動是有本質區別的。很多父母都不能區分清楚孩子到底是活潑好動,還是多動,那么究竟如何界定孩子的行為到底是屬于多動還是屬于活潑好動呢?
通常情況下,好動的孩子都非常喜歡打鬧,有無法集中注意力的典型特點。有的時候,為了獲取關注,他們會變得非常活潑好動,或者他們對于眼下正在做的事情感到無聊和乏味,就會無法集中注意力。尤其是在面對枯燥的學習任務時,大多數孩子都不能在學習中找到樂趣,也不能激發自己對學習的興趣,更無法在面對學習的挑戰時獲得成功。他們很容易三心二意,還有的孩子是因為好奇心太強,一旦到了新的環境中,就對于周圍的一切都感到新奇,也忍不住想要探索周圍的一切。這使他們無法坐在那里保持專注,而是想四處走走看看。父母要了解孩子好動真正的原因,然后才能夠采取有效的方式幫助孩子解決好動的問題。
當孩子專注地做一件事情的時候,他們不會有很多多余的小動作。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即使是好動的孩子,在看到自己喜歡的動畫片時,也能夠坐在電視機面前瞪大眼睛,專注地盯著電視機。對于孩子來說,根本不需要任何人去約束他,他們就能夠做到這一點,這是因為孩子對于動畫片特別感興趣,也很喜歡看動畫片。由此可見,父母要想讓孩子保持專注,就要讓孩子做他們喜歡和感興趣的事情。也許孩子一開始專注的時間是很短暫的,隨著他們做喜歡的事情保持更長時間的專注,他們的專注力也會得到提升。
除了要培養孩子的專注力之外,還要鍛煉孩子的自控力。一味地告訴孩子要保持自我控制,當然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明智的父母會用游戲的方式鍛煉孩子的自控力。6歲的孩子盡管已經開始進入一年級進行學習,但是他們依然非常熱衷于游戲。父母可以和孩子一起玩有趣的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鍛煉孩子的自控力。例如,很多小朋友都喜歡玩的木偶人游戲,就可以讓孩子們在一定時間之內保持穩定不動,如果動了,那么就會犯規,還要受到一定的懲罰。這樣的游戲充滿趣味性,孩子很喜歡參與其中,并且樂此不疲。在游戲的時候,父母還要引導孩子怎樣才能表現得更好,這其實也是在提升孩子的專注力。
要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如果學習的環境非常嘈雜,孩子顯然很難專心致志。只有在安靜的環境中,孩子才能夠靜下心來學習,所以當孩子學習的時候,父母不要發出嘈雜的聲音,以免吸引和分散孩子的注意力。
細心的父母會發現,很多孩子之所以拖延完成作業,是因為他們總是做各種各樣的小動作,有些孩子明明只需要花費半個小時就能完成作業,最終卻用了兩個小時才完成。但是,他們作業的質量并沒有因為作業時間的延長而得以提升,相反,他們作業的質量會很差。在這種情況下,父母們如果能夠限定孩子完成作業的時間,例如,規定孩子必須在半個小時之內完成作業,那么就會發現,隨著作業時間的縮短,孩子完成作業的質量非但不會下降,反而會得到提升。這是因為限定時間能夠讓孩子保持專注。
當然,每個孩子都有不同的情況。作為父母,要做到了解自己的孩子,也要知道孩子愛動的根本原因。只有在此基礎上,再根據孩子的具體原因進行有效地處理,才能夠起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上一篇:如何對待輸不起的孩子
下一篇:如何教育愛鬧脾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