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蒙巴蜀雨·成都之旅·成都·“錦繡”之邦
四川的工藝美術獨具特色,品種繁多,有蜀錦、竹器、蜀繡、漆器、民間挑花、金銀器、玉器、微雕、蜀箋、糖食藝術、刻花玻璃、皮影藝術等,其中最具四川地方特色的是蜀錦、蜀繡、蜀箋、竹器。蜀錦、蜀繡名震海內外,四川可以稱為“錦繡”之邦,成都則是“錦繡”之邦的明珠。
蜀錦
蜀錦是我國傳統工藝美術絲織品,古代四川人以彩色蠶絲織成,故名。蜀錦在我國織錦業中占有獨特地位,朱啟鈐《絲繡筆記》稱:“蓋春秋時蜀未通中國,鄭、衛、齊、魯無不產錦”,“自蜀通中原而織事西漸,魏晉以來蜀錦勃興,幾欲奪襄邑之席,于是襄邑乃一變而營織成,遂使錦綾專為蜀有”。揚雄《蜀都賦》中已出現多種名錦名稱,并稱:“爾乃其人,自造奇錦?!比龂鴷r期,諸葛亮治蜀,在城南設置錦官管理織錦業,成都因此有錦官城的別名?!短接[》引《諸葛亮集》云:“今民貧國虛,決敵之資唯仰錦耳!”唐代蜀錦還通過古絲綢之路、南方絲綢之路遠銷到西方、印度、日本等地,被稱為“蜀江錦”。日本正倉院、法隆寺現在仍然收藏著“蜀江小幡”、蜀江太子御絹傘殘片。
現代蜀錦以染色熟絲織造,質地堅韌,色彩鮮艷。品種花色大體上可分為雨絲錦、方方錦、條花錦、散花錦、浣花錦和民族緞六種。
蜀錦在四川各地廣為織造,主要產地有成都、樂山、南充、閬中、綿陽、新都等地,其中以成都最為著名。
蜀繡
蜀繡與蘇繡、湘繡、粵繡并列為中國四大名繡。蜀繡的獨特之處在于傳統針法嚴謹細致、平齊光亮,色彩清秀淡雅,線條自然流暢,題材豐富多彩。
晉代常璩在《華陽國志》中將錦、繡并列,作為蜀中之寶加以贊美。清代道光年間,成都九龍巷、科甲巷一帶出現了八十余家刺繡手工作坊,蜀繡方作為一門產業開始興盛。光緒年間官府所設的勸工局中有刺繡科,官服、禮品、日用花衣、彩帳、嫁奩、挽繡、鏡簾、條屏、中堂等實用品和欣賞品種類繁多。
蜀繡的代表作之一是1981年為人民大會堂四川廳特制的“芙蓉鯉魚”薄紗座屏。該屏長4.4米,高1.7米。技師們靈活運用了暈針、沙針、點針、覆蓋針等幾十種不同的針法,使用了十八種不同色階的同色絲線,所繡出的三十二條鯉魚形態各異,栩栩如生,遠近虛實、波光水影處理巧妙,工藝之精湛令人嘆止。
蜀箋
唐代女詩人薛濤曾面對牡丹訴衷腸,將別離之怨、相思之苦淋漓盡致地刻劃出來:“去春零落暮春時,淚濕紅箋怨別離?!?《牡丹》)詩中所說的“紅箋”就是唐代蜀箋中的上品——薛濤箋。薛濤箋因屬薛濤自創而得名,呈深紅色,“短而狹,才容八行”。濤與著名詩人元稹、白居易、杜牧等吟詩唱和時皆用此箋。明代蜀王府在今成都望江樓用玉女津水仿制薛濤箋,曾作為貢品。在仿制薛濤箋的遺址上,后人附會建造了一系列紀念薛濤的建筑物。
蜀箋生產盛于唐宋。唐代成都城南浣花溪畔的居民,不少以造紙為業。古人有“紙碓暮春臨岸滸,楮商兼制砑蜀箋”詠制箋之盛況;“西來萬里浣花箋,舒卷云霞照手鮮”嘆浣花箋之精美。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曾這樣解釋浣花溪制箋業興盛、集中的原因:“成都浣花溪水深滑勝常,以漚麻楮作箋紙,潔白可愛,數十里外,便不堪造,信水之力也?!笔窆{與蜀錦一樣,主要得益于錦江之水。浣花箋是一種木刻水印彩箋,其中推謝公箋、薛濤箋為上品。謝公箋有深紅、明黃、淺云等十種色階,又稱十色箋,有詩曰:“十樣鸞箋出益州,寄來新自浣溪頭。”
蜀箋質地有布紋、綾綺紋、花紋、鼎彝紋,色彩和諧雅致,多用以贈詩傳柬,詩文唱和。
成都“詩婢家”選編名家作品制作的“鄭箋詩譜”,深得古意,是近代蜀箋之精品。
竹器
竹林遍布巴山蜀水。成都平原萬千村舍、翠竹為“墻”的景象尤其富有田園詩般的美麗。翠竹掩映村莊的靈秀,也是成都平原區別于江南之秀麗的地方。
成都的竹類以紫竹、淡竹、水竹、楠竹、觀音竹等十余種較為常見。竹類資源的豐富為竹器工藝的發達創造了條件。成都的竹器包括編織、雕刻、鑲嵌等幾種,其中最重要的產品是竹簾、竹簾畫、瓷胎竹編等。
四川篾匠手極巧,可將竹絲劈得很細,編制各種日用器皿,玲瓏可愛;各種籃、筐、匾、籮都精美異常;在此基礎上發展為竹編藝術品,美化人民生活,受到廣泛的喜愛。
上一篇:清清滇黔韻·貴陽之旅·花溪·“花仡佬”靈秀地
下一篇:沉沉帝王夢·京郊之旅·長城·“險莫險于居庸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