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荊楚吟·洞庭湖之旅·岳陽·巴陵·巴丘·岳陽
岳陽古名巴丘(丘,亦作邱,傳為諱孔子之名而改)、巴陵。其得名,主要有二說,一說春秋戰國時,長江上游的巴國與楚交兵,巴國將軍率眾千人在此與楚軍鏖戰七晝夜,最后全軍覆滅,合葬于此。故稱巴丘、巴陵。
另一說依據于后羿斬蛇于洞庭之濱,遺骨如陵的神話。宋范致明《岳陽風土記》引《江記》云:“羿屠巴蛇于洞庭,積其骨為陵。”并考證:“今巴蛇冢在州院廳側,巍然而高,草木叢翳。……兼有巴蛇廟,在岳陽門內,太守歐穎廢之。”民間傳說則更為生動:
相傳上古時代,四川峨眉一石洞中,住著巴米克和天竹夫妻。一年,天竹因夢見兩條大蟒而感孕,十年后五月十二日(龍的生日)生巴蟒、巴蛇二兄弟。巴蟒性情溫和,喜水食菜,巴蛇則性情暴躁,嗜肉鉆草。二兄弟常顯蛇形打斗,巴米克、天竹死后,更打得天翻地覆。后巴蟒遠游東海,巴蛇則為害洞庭湖。一日捕捉大象,兩顆毒牙砸在巨石上,打出兩個深洞,后即為與君山相距幾百步遠的兩口深井。巴蛇吞象后三天才屙出象骨。久之,積骨而為岳陽城外之象骨山。飽食后,巴蛇常憩息于君山,故君山至今仍有龍口、龍舌、烏龍石等地名,山上的蛇形道也是巴蛇所壓成。岳陽南津港外有烏石山,一次巴蛇前往捉龜,連撲五次,把烏石山咬成五座小山,故又名五龍山。巴蛇因此碰掉牙齒,血流入水而凝成墨石,故此地又有石墨港。不久,后羿來此,仗義為民除害,一箭射中巴蛇,疼得它拼命掙扎,把洞庭湖坪攪成了九嶺十八坡。這便是后來的岳州城。巴蛇死后,人們積其骨為“巴塚”。因其狀如山丘,故又稱巴丘。后因湖水沖刷而變小為陵墓狀,故又稱巴陵。岳州城便也又名巴丘、巴陵了。關于后羿,民間有二說,一說其為夏朝一部落酋長,另一說則謂其為君山菱角洲上漁夫楊大漢之子,因仰慕古代射九日之羿而取名后羿。他得神仙指點,苦練本領,射殺了巴山蛟蛇,為民除害。后人于君山頂筑射蛟臺祭之。
至于“岳陽”一名的由來,一般謂因其在幕阜山(天岳山)之南而名。如明隆慶《岳州府志》載:“山莫大于天岳,以岳州名者,州幕阜山也。”《輿地紀勝》亦云:“幕阜亦謂天岳,州據其陽,故謂之岳陽。”然“山南曰陽”,幕阜山在平江縣境,地理上在今岳陽東南面,亦即岳陽在山之西北,何可謂之“岳陽”呢?隆慶《岳州府志》解釋了這一矛盾:“岳陽,本湘陰縣古郡,隋改縣屬岳州,故岳陽名之此也。”即是說,岳陽原指天岳山之南平江、湘陰一帶,后被變通移至古巴陵地。
上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太廟·左祖右社天子宗祠
下一篇:沉沉帝王夢·京城之旅·北海·帝后風流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