厚厚三晉土·晉南之旅·萬榮縣·秋風樓與后土祠
萬榮縣位于山西西南部,介于臨汾、運城兩盆地之間,是由萬泉、榮河兩縣合并而來。
萬榮地處黃河中下游,歷史文化源遠流長。境內有龍山文化遺址和仰韶文化遺址。原榮河縣,東周屬魏,亦稱“魏睢”。戰國為魏汾陰縣,西漢后元元年(前163),漢武帝“東幸汾陰”,立后土廟于“汾陰睢地”,相傳睢上曾有軒轅黃帝之效臺。自漢武帝始,汾陰后土廟成為歷代帝王祭祀土地神的勝地。唐開元年間,唐玄宗曾到此祀典三次,并將后土廟擴建。宋真宗祭后土后,又將后土廟修葺一新,以其“榮光溢河”,遂改稱“榮河縣”。
歷史在萬榮大地上留下了歷代帝王的足跡,也留下了一些精美的古代建筑。在這些建筑中最負盛名的是萬榮后土廟中的秋風樓和萬榮解店鎮東岳廟內的飛云樓。
“秋風起兮白云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惟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這是前113年漢武帝在汾陰(今萬榮縣)舉行汾陰大祭盛典時所作的一首《秋風辭》。詩的碑刻就存放在萬榮縣西南黃河東岸后土祠中的三層磚樓內,此樓因此得名“秋風樓”。
后土祠一帶是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汾陰睢地”。西漢漢文帝后元年(前163)立汾陰廟,漢武帝曾親臨祀典四次,并立后土于睢上,這便是后土祠的雛形。以后歷代重修,明清時期后土祠屢遭水患,現祠內建筑除秋風樓屬明代建造外,其余都是清同治年間重建。
秋風樓位于古后土祠東隅,樓高30米,下部筑以高大臺基。樓身三層,面闊五間,四周圍廊,十字歇山頂。一、二兩層四面各凸出龜座一間,上筑瓦頂,山花向前;二、三層廊下置斗拱或平座,憑欄遠眺,黃河激流盡收眼底。樓身比例適度,檐下斗拱簡潔,結構精美古樸,形制壯麗勁秀。樓的每個琉璃挑角上都裝有彩釉的武將造型,共一百零八個,傳說是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漢的形象;十字歇山頂上也有三十六個挑角,據說是象征隋末瓦崗寨三十六位弟兄。樓的最上層保存有兩塊刻著《秋風辭》的石碑,一塊是元大德元年鐫刻的,字體蒼勁挺拔;另一塊是清朝同治十三年篆刻的,刀法熨貼,有天馬行空之勢。
上一篇:煌煌荊楚吟·湘南之旅·永州·碧綠瀟湘地筆墨寫不贏
下一篇:浩浩燕趙歌·承德之旅·金山嶺長城·第二八達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