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三秦魂·漢中之旅·褒斜道·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秦嶺山脈中有一條長約250公里、貫串關中和漢中的山谷,名褒斜谷。南口名“褒谷”,在漢中市北;北口名“斜谷”,在眉縣。自戰國開始,即陸續在這里鑿石架木,修筑棧道,稱為“褒斜道”,也叫谷道。古代,這里是重要的交通要道,南北兵戰,多取道于此。公元前206年,劉邦為了迷惑項羽,采用韓信“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的計策,表面上派兵修復燒毀的褒斜道上的棧道,做出要從這里北進關中的樣子。鎮守關中的雍王章邯不知是計,認為這么長的棧道,兩年也修不通,未加防范。劉邦卻暗地里派韓信統率大軍沿陳倉小道北出大散關,攻占陳倉城(今寶雞),章邯本人也戰敗身亡。
褒斜道南端的一段隧道,稱為石門,石門通長16.3米,通寬4.2米。隧道內壁平展光滑,沒有斧鑿的痕跡,不是用火藥、鐵具開鑿而成,據《鄐君開通褒斜道碑》所載,是用“火焚水激”法鑿成。火焚水激法,即是先用火燒,再用水或醋激,最后鑿石。褒斜道石門是我國最早的一座人工隧道,是研究我國古代交通史的寶貴實物資料。
在石門隧道的東西內壁和褒河南岸山崖上,刻滿了漢魏以來歷代官員文人學士的留詩題名,稱為石門石刻。漢中市博物館“漢魏十三品陳列室”陳列的所謂“漢魏十三品”就是其中的珍品。其中最為珍貴的有:《鄐君開通褒斜道碑》,又稱“大開通”,刻于東漢永平六年(63),記漢中郡守鄐君與其部屬率廣漢、蜀郡、巴郡的刑徒開通褒斜道的情況;《漢司隸校尉犍為楊君頌》,習稱《石門頌》,是東漢建和二年(148),漢中太守王升為過去的司隸校尉楊孟文寫的頌詞,贊頌他建議請修褒斜道的功績。《石門銘》,刻于北魏永平二年(509),記梁秦二州刺史羊祉及左校領賈三德重開褒斜道石門故道的功績。“袞雪”,刻于石門洞南褒河水中巨石上,水流至此,激浪翻濺如滾雪狀,故名。在右下角刻“魏王”二小字,世人遂認為曹操所書。但也有人認為“袞雪”與“魏王”不是一人手跡,漢獻帝建安二十年曹操到漢中時,尚未被封為魏王,因此不可能為曹操所書。此外《玉盆》、《李君表》、《楊淮表記》、《李苞碑》、《晏褒修堰碑》等,也很珍貴。
石門及其附近摩崖石刻共有一百零四件,1967年修建水庫時,除文物工作者搬遷了二十多件外,多被淹沒。
上一篇:灼灼閩粵花·桂林之旅·甑皮巖·新石器文化遺址
下一篇:蕭蕭大漠風·敦煌之旅·玉門關故址·春風不度玉門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