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見機而起: 獻帝東逃》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曹操率軍包圍雍丘,張邈去見袁術請求救援,他還沒有走到,就被自己部下殺死。
十月,任命曹操為兗州牧。
十月,郭汜的黨羽夏育、高碩等策劃劫持獻帝西行,先縱火擾亂人心。侍中劉艾看到火起不息,就請獻帝到其他軍營中躲避火勢。楊定、董承率軍接獻帝到楊奉營。夏育等出兵企圖阻攔獻帝,楊定、楊奉奮力作戰,擊敗夏育等,獻帝才得以逃出。初五,獻帝抵達華陽。
寧輯將軍段煨準備好獻帝的衣服車馬等御用物品和公卿以下官員們所需要的物資器具,想要獻帝進駐他的大營。但是段煨與楊定有仇,楊定的同黨種輯、左靈聲稱段煨蓄意謀反。太尉楊彪、司徒趙溫、侍中劉艾、尚書梁紹都說:“段煨不會謀反,我們愿以性命來作保證!”董承、楊定威脅弘農郡督郵,讓他向獻帝報告說: “郭汜已來到段煨營中。”獻帝驚疑不定,只好在路南露宿。
初十,楊奉、董承、楊定等人準備進攻段煨,派種輯、左靈來請求獻帝下詔。獻帝說: “段煨并沒有謀反的跡象,楊奉等人去進攻他,還要命令朕下詔嗎!”種輯一再堅持,直到半夜,獻帝仍然拒絕下詔。于是楊奉等就進攻段煨大營,一連十余天,未能攻下。段煨仍供應獻帝的御膳及百官的飲食,并沒有二心。獻帝下詔,派侍中、尚書等告訴楊定等,命令他們與段煨和解。楊定等奉詔回營。
李傕、郭汜后悔讓獻帝東去弘農,聽說楊定進攻段煨,就相互召喚,共同率軍援救,想乘機劫持獻帝去西方。楊定聽說李傕、郭汜前來,想退回藍田,但被郭汜攔住,于是他自己單人匹馬逃到荊州。張濟與楊奉、董承發生沖突,于是再次跟李傕、郭汜聯合。十二月,獻帝抵達弘農。張濟、李傕、郭汜一同追趕獻帝,在弘農東澗展開大戰,董承、楊奉的軍隊戰敗,被殺死的文武百官與兵士,不計其數。御用物品、符信典策、圖書檔案等,全部散落。射聲校尉沮儁受傷落馬,李傕對左右說:“這人還能活嗎?”沮儁詬罵道:“你們這幫兇惡的逆賊,逼劫天子,使大臣被害,宮女流散。亂臣賊子,還沒有人像這樣大逆不道!”于是李傕將沮儁殺死。
獻帝抵達曹陽,露宿在外。董承、楊奉等假裝與李傕等聯合,而暗中派出使者到河東郡去招請過去白波軍的首領李樂、韓暹、胡才以及南匈奴右賢王去卑,全都各率部下數千騎兵前來,與董承、楊奉等合擊李傕,李傕等大敗,被斬殺數千人。
于是董承等人認為李傕等剛剛被打敗,可以繼續東行。二十四日,獻帝一行向東進發,董承、李樂保護車駕,胡才、楊奉、韓暹與匈奴右賢王去卑率軍作為后衛。李傕等又進攻,楊奉等大敗,死亡人數比在弘農東澗時還多。光祿勛鄧淵、廷尉宣璠、少府田芬、大司農張義全都被殺。司徒趙溫、太常王絳、衛尉周忠、司隸校尉管郃被李傕俘虜,李傕要殺死他們,賈詡說:“這些人都是朝中大臣,你怎么能殺害他們!”李傕這才作罷。李樂對獻帝說: “形勢十分危急,請陛下上馬。”獻帝說: “我不能丟下百官,自己逃命,他們有什么罪!”軍隊斷斷續續地在道路上連接有四十里長,然后到達陜縣,于是筑起營寨固守。
當時,在大敗之后,護駕的有虎賁、羽林武士不到一百人。李傕、郭汜的兵士繞著獻帝的營寨呼喊,官兵們驚慌失色,都有分散逃跑的想法。李樂感到恐懼,想讓獻帝乘船沿黃河而下,經過砥柱,從孟津上岸。太尉楊彪認為走水路兇險,不宜于讓天子冒著這么大的危險。于是派李樂乘夜渡河,秘密準備船只,舉火把作為信號。獻帝與大臣們走出營寨,伏皇后的哥哥伏德一手扶著皇后,一手挾著十匹絹。人群相互擁擠,無法行進,董承派符節令孫徽用刀在人群中開道,殺死伏皇后的侍者,鮮血濺到伏皇后的衣服上。黃河堤岸離水面有十余丈高,無法下去,就用絹結成坐橋,讓人在前背著獻帝,其余的人都爬著下去,有的人從堤岸上自己跳下去,把官帽全都摔壞了。到達河邊后,士卒爭先恐后地跳上渡船,董承、李樂等用長戈阻攔,船中堆滿了被砍落的手指,多得可以用手捧起來。獻帝這才上船,與他同時渡過河的,只有伏皇后,以及楊彪以下數十人。宮女與跟隨的官員、百姓未能渡河的,都遭到亂兵的掠奪,衣服全被脫光,連頭發也被割掉,凍死的人不計其數。衛尉士孫瑞被李傕殺死。
李傕看到黃河北岸有火光,就派騎兵偵察,正看見獻帝在渡河,就大聲喊:“你們把天子弄到那里去?”董承害怕他們射箭,就把被子張開來作為掩護。到達太陽以后,進入李樂軍營。河內郡太守張揚派數千人背著米來進貢。獻帝乘坐牛車,抵達安邑。河東郡太守王邑奉獻絲綿與綢緞,獻帝全部賞賜給大臣及隨行官員,獻帝封王邑為列侯,任命胡才為征東將軍,張揚為安國將軍,都持符節,享有開府置僚屬的權利。他們部下將領競相向獻帝乞請官職,因為任命官員太多,來不及刻印,以到用鐵錐來劃。
獻帝住在以荊棘為籬的房中,門窗不能關閉,獻帝與群臣們舉行朝會時,兵士們就趴在籬笆上觀望,相互擁擠取樂。
獻帝又派太仆韓融到弘農,與李傕、郭汜等講和,李傕這才放走被他俘虜的公卿百官,并歸還一部分被掠取的宮女和御用物品。不久,糧食吃光,宮女們全都以野菜充饑。
十九日,河內郡太守張野從野王縣來朝見獻帝,計劃獻帝返回洛陽,但是護駕的將領們不同意,張楊就又回到野王。
這時候,長安城中無人管理,達四十余天,身強力壯的都四散逃命,老幼病弱的只能自相殘殺,靠吃人肉度日。兩三年間,關中地區不再有人的蹤跡。
沮授向袁紹建議說:“將軍的祖先,幾代都是國家大臣,世傳忠義。如今,天子流離失所,宗廟也殘敗毀壞。我看到各州、郡雖然表面上都聲稱是義兵,實際上互相圖謀,并沒有憂國憂民的想法。如今,將軍已基本平定冀州地區,兵強馬壯,將士聽命,如果您向西去迎接天子,遷都鄴城,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積蓄兵馬,討伐不服從朝廷的叛逆,天下有誰能與您對抗?”潁川人郭圖、淳于瓊說:“漢朝王室的沒落,為時已久,如今要使它復興,不是太困難了嗎!而且英雄豪杰紛紛起兵,各據州、郡,部下人馬動輒數以萬計。這正是秦朝失其鹿,先得者為王的時機。現在,要是把天子迎接到自己身邊,一舉一動都要上表奏請,服從天子,則自己權力減輕,不服從,則要蒙受違抗圣旨的罪名。這不是上策。”沮授說:“現在迎接天子,既符合君臣大義,又是最有利的時機,如果不能早日決定,必定會有人搶先下手。”袁紹沒有采納沮授的建議。
大權旁落,受制于人,大臣亂將,矛盾叢生。貴為天子,竟落到風餐露宿,乘坐牛車的境地。
天下英雄,所見略同,沮授與毛玠均提出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韜略,曹操欣然贊同,袁紹卻缺少遠見,天賜良機,失之交臂,沮授進策,講得十分在理和明確,袁紹惑于淺見,喪失了借勢、順勢的所產生的巨大資源,韜略家的個人素養,往往比出一百個計謀還重要。
上一篇:《見機而行,先發制人》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見機而進:劉備進兵漢中》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