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政分治,務本節用》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當時,公卿以下的官員常常議論朝政得失,杜恕認為:“古代刺史奉詔宣告六條,以清靜著名,以威風著稱,現在可以不要讓刺史領兵,使他們專心民事。”不久鎮北將軍呂昭又兼冀州刺史,杜恕就上疏說:“帝王之道,沒有比安定百姓更重要的了。安定百姓的辦法在于積累財物。積累財物,就是致力于農耕而節省財用。現在吳蜀未滅,軍隊一再出征,這正是勇士們施展才力的時候。但官員中的儒者們,也羨慕攻戰的榮耀,扼腕高論,當以軍事為首要。州郡的刺史太守,都忽視安撫百姓的辦法,去學習領兵打仗。耕田種桑的百姓,也爭著去舞槍弄刀。這不能說是務本。國庫一年年空虛,但各種禮制法令一年年增多;民間的人力、財力一年年衰退,而賦稅勞役一年年增多。這不能說是節用。現在大魏擁有十州的領土,但蒙受戰亂的損失,統計戶口不如過去一州的百姓,然而吳、蜀兩國犯上作亂,北方民族尚未歸順,西北邊疆戰亂迭起,包圍我國,搶劫財物,因此率領一州的百姓,經營九州的土地,這種艱難,就像驅趕疲弱的馬趕路一樣,怎能不加倍愛惜它的力量呢? 以武皇帝的節儉,國庫充實,仍不能十州都擁有自己的兵力,也只有二十郡能擁兵。現在荊、揚、青、徐、幽、并、雍、涼等邊境各州都有軍隊,國家所依靠來對內充實府庫,對外控制四夷的,只有兗、豫、司、冀四州。臣過去認為州郡刺史太守主管軍事,就會只專心軍事,不勤于民事,應該另外設置將領,以盡力治理軍隊,但陛下再次任命呂昭擔任冀州刺史。冀州戶口最多,田地多已開墾,又有豐富的桑棗,是國家征求賦稅的府庫,實在不應該再兼管軍事。如果認為北方應該鎮守,自然可以專門設立大將來鎮守它。預計另設將吏所需要的開支,同兼官沒有什么區別。但呂昭這樣的人才還是容易找到的,朝中如果缺乏人才,那么兼有文武全才的人更不多。由此推論,可以知道國家是為人而選擇官職,不是為官職而選擇人。官署有了合適的人才,就可以做到政事清明,訴訟公平。政事清明,所以百姓就富裕,訴訟公平,所以牢獄就空虛。陛下繼帝位時國家審理和判決案件的官員有一百多人,年年增多,現在有五百多人了。百姓沒有增加,法律也不是更加嚴峻。由此推論,這不是政治教化衰落,刺史太守不稱職的明顯結果嗎? 往年牛死,通常比例在十分之二; 麥子收獲只有五成,秋種未能播下。如果吳、蜀二國再次挑起戰爭,用車船疾運糧草,相隔千里恐怕也來不及。推究這些治理的方法,怎能說是強兵呢?軍隊越來越多,越多毛病越大。國家就像人的身體,腹心充實,四肢雖然有點毛病,終究沒有大問題。現在兗、豫、司、冀四州就是國家腹心,因此愚臣勤懇恭謹地希望四州的刺史太守,專心致力于根本,以承受四肢的重負。但孤單的議論難以堅持,違犯上級的欲望難以成功,眾人怨恨非一時積累,似是而非的問題難以區分,所以愚臣的建議數年不被英明的君主察覺。凡主張這類意見的人,大體都地位卑下,關系疏遠,這樣的人的意見,實在不容易聽從。如果認為好的建議都出自于親貴,親貴本來就不會冒犯四難而追求忠愛,這是古往今來常常令人擔憂的地方。”
上一篇:《軍不內御,通權達變》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利而誘之:吳將孫布以詐降敗魏王凌》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