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賢薦能,德才兼備》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魏明帝下詔書說:“任命官吏,按才能評定品級,這是連圣明的君主都感到難辦的事,必須要有好的輔佐,推薦適合的人才,廢棄不能任用的人。侍中盧毓生性堅貞,心境公平,為人純正,可是說是通過檢驗具有成績,在自己的職位上堅持不懈地工作的人。任命盧毓擔任吏部尚書。”
明帝要盧毓自己挑選接替他的工作的人,說: “能像你這樣的人才行。”盧毓薦舉散騎常侍鄭沖,明帝說:“文和這個人,我很了解,再薦舉我所不知道的人。”于是盧毓又薦舉阮武、孫邕,明帝便任用孫邕。
在此之前諸葛誕、鄧飏等人博取名譽,當時有所謂“四聰”、“八達”的譏嘲,明帝很討厭。
這時要薦舉中書郎,明帝下詔說:“能不能得到適合的人,就取決于盧先生了。挑選、舉拔人才不取有名的人,名聲好像畫在地上的餅,是不能吃的。”
盧毓回答說:“根據名聲選拔不能得到奇異的人才,但可以得到正常人才。正常人才服從教令、向往善行,然后便有了名聲,這是不應該討厭的。愚臣即無能識別奇異人才,主管的工作又正是以根據名聲、考察正常人才為職責的。只是應當在其任職后有辦法考察其是否真正合格。所以古代先讓臣下陳述自己的工作情況,然后以實際的政績來檢驗。現在考核官吏工作情況的條文已經廢除,而完全根據人們的貶斥或稱譽來決定官吏的進退升降。所以真假混雜,虛實難分。”明帝采納他的意見,馬上下詔制訂考察官吏的制度。
正好司徒缺位,盧毓薦舉處士管寧擔任,明帝不能任用。明帝又問還有誰可擔任,盧毓回答說:“如果就忠誠、厚道、身體力行而言,則是太中大夫韓暨;如果就坦率、正直、清廉而言,則是司隸校尉崔林;如果就堅貞、為人純正而言,則是太常常林。” 明帝便任用了韓暨。
盧毓評價人以及挑選、提拔官員,首先著眼于氣質、品行,然后再講才干。黃門侍郎李豐曾經問盧毓這樣做的原因,盧毓回答說:“才干是用來辦好事的。所以大才辦成大好事,小才辦成小好事。現在被稱為有才干的人卻不能辦好事,這是才干不符合標準。”李非等人佩服他的見解。
齊王曹芳繼承皇位后,賜給盧毓關內侯的爵位。當時曹爽把持政權,準備樹立他的黨羽,調盧盧毓任尚書仆射,讓侍中何晏接替盧毓的職務。不久,又把盧毓調出尚書臺擔任廷尉,司隸校尉畢軌又向皇上打報告誣陷盧毓而罷免了盧毓的職務。許多官員為盧毓辨冤,于是讓盧毓擔任光祿勛。
曹爽等人被逮捕后,太傅司馬懿讓盧毓代理司隸校尉,審理曹爽的案件。接著又擔任吏部凋書,加領奉車都尉,封為高樂亭侯,轉任尚書仆射,照舊負責選舉,加領祿大夫。
曹髦繼承皇位后,盧毓進封為大梁鄉侯。盧毓的一個兒子封為亭侯。
毌丘儉叛亂時,大將軍司馬師出兵征討, 盧毓留在京城管理朝廷事務, 加領侍中。正元三年(公元256年),盧毓患病,要求離職。朝廷提升他任司空,盧毓堅決推薦讓驃騎將軍王昶、光祿大夫王觀或司隸校尉王祥擔任。魏帝下詔派使者授予盧毓印章,進爵為容城侯,食邑二千三百戶。甘露二年(公元257年),盧毓逝世,謚號為成侯。他的孫子盧藩為繼承人。咸熙年間 (公元264—265年),盧毓之子盧欽任尚書, 盧珽任泰山太守。
上一篇:《選賢任能,強干弱枝》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通情達理,高瞻遠矚》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