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靜制動,偃武修文》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七月,曹操發兵攻打孫權。傅干不同意,力諫曹操不要貿然從事,傅干認為,治理天下的根本手段有兩個:一是文,一是武。用文講究德,用武則側重威。只有威德互補,才能真正具備王道,以往天下大亂,社會上下秩序被破壞,在這種背景下,曹操以武力掃蕩群雄,征伐天下,十平其九,無往而不克。最后只剩下吳、蜀兩大集團未服。孫吳有長江之險,蜀漢有關山之阻,難以威服,易以德懷,征服兩國的最好對策是:按甲寢兵,息軍養士,分土定封,論功行賞,消除各種矛盾,鞏固內外之心。這樣一來,有功者就會得到激勵,天下之人就會知道大勢所趨,在此基礎上興辦學校,引導人們的善性,崇尚節操,伸張正氣,就會使曹魏的最高統帥威震四海。注重文教,講究德治,那么普天之下,就無思不服。如今,反其道而行之,舉十萬之眾,駐于長江之濱,一旦敵人負隅頑抗,我軍一定不能完成攻伐使命,在天險面前,也無法出奇制勝,發揮優勢。這樣一來,我軍威望必然受損,而敵人則終究不服。傅干堅決主張以靜制動,偃武修文,蓄威養德,以道制勝。可惜曹操不聽,事情結果恰如傅干所料,曹軍無功而還。
上一篇:《以靜制動》三國謀略智慧大全
下一篇:《以靜制動,進退以道》三國謀略智慧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