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城址·新鄭鄭韓故城
鄭韓故城是春秋時期鄭國和戰國時期韓國的都城遺存,位于新鄭市雙洎河(古洧水)與黃水河(古溱水)交匯處,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鄭韓故城平面呈不規則三角形,東西長約5000m,南北寬約4500m,城垣周長約20km,城內面積16k㎡。城墻用五花土分層夯筑而成,基寬40~60m,高15~18m。北墻外側有馬面建筑數處,是全國最早的城墻防御設施。這里的古城墻也是世界上同期保存最完整的古城垣之一。
春秋鄭國時期,都城坐西向東,鄭宮殿區位于今閣老墳村一帶,史書提到的鄭國祖廟則分布在市政府北側。1993—1998年發現的金城路祭祀遺址、城市信用社祭祀遺址、中行祭祀遺址是鄭國的社稷遺址,與文獻記載的“一國三社”相吻合,出土了青銅禮器9套215件、樂器11套215件、殉馬坑78座。戰國時期,韓國將故城從中部由北向南筑隔城墻,分東西兩城,東城為廓城,西城為內城。韓宮殿區位居西城內鄭城址舊址之上,改為坐北朝南,在宮殿區前方(今市博物館北側)發現韓國祖廟遺址,并出土韓國祖廟碑。韓宮殿區內還發現凌陰遺址,它是我國目前發現保存較完整的戰國冷藏冰窖遺存。故城內地上文物有梳妝臺、望母臺、授印臺等。地下遺址和文物遺跡星羅棋布,主要有鑄銅遺址、鑄鐵遺址、制骨遺址、制陶遺址、制玉遺址、繅絲作坊遺址、鑄幣遺址、倉城遺址等。
鄭韓故城內外分布有鄭韓兩國貴族墓地和邦墓區。1923年新鄭縣城南街李家樓發現的鄭國國君墓出土青銅彝器102件,器物碎片和貝片723枚,曾轟動國內外,其中一對青銅蓮鶴方壺為稀世珍寶。1996—2001年發現的后端灣春秋貴族墓地,面積達16h㎡,墓葬達3000余座,車馬坑23座,其中鄭公“中”字形大墓長達45m,內葬車45輛,是目前發現少有的帶雙墓道諸侯墓葬,其規格之高、價值之大,是同期諸侯國墓葬中的佼佼者。韓國王陵多位于故城外,共有11處28座,平民墓區主要分布在城內東區和城外黃水河東岸、城南和城西雙洎河西岸一帶,墓地規模之大、埋葬之密集為同期墓地所罕見。
鄭韓故城是春秋戰國時期的鄭國、韓國的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2000多年前的新鄭,城高池深,門闕巍峨,街道縱橫,宮室林立,交通便利,商業發達,是當時最大的商業都會之一。故城的布局體現了當時列國都城的典型模式,至今依然不斷有新的發現,為我們研究春秋戰國的歷史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
遠景(文宣提供)
上一篇:文廟書院建筑·新蔡文廟
下一篇:佛教建筑·方城佛溝摩崖造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