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散文作品·記念劉和珍君》簡析
魯迅著。發表于1926年4月《語絲》第74期,收于《華蓋集續編》。1926年在北京發生的“三·一八”慘案,是帝國主義和封建軍閥對中國人民的一次大屠殺。文章通過對死難烈士劉和珍的悼念,熱情贊揚了她熱愛祖國,勇于斗爭,置生死于度外的革命精神,深刻地揭露軍閥政府的兇殘,痛斥走狗文人的下劣;激勵人們奮然前進,繼續戰斗。劉和珍是北京女師大的學生,在學潮中是學生自治會主席。她給魯迅的印象是,不畏強暴,“不為私勢所屈”;對自己人“始終微笑”,“態度很溫和”。對于她在請愿中的英勇犧牲,作者一方面指出她正是“被壓抑至數千年”之久的千百萬中國婦女的優秀代表;一方面指出敵人的血腥暴行和幫兇們的流言,使人民心中蘊藏著的反抗的怒火在“沉默”之后即將爆發。在總結這場血的教訓時,魯迅還提出了“真正的猛士”必須“敢于直面慘淡的人生”,不惜用自己的鮮血喚起尚未覺醒的人們;指出社會發展本身就是一部“血戰前行的歷史”,從而號召人們迎接即將到來的革命風暴。這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悼文,也是一首激動人心的戰歌。在寫作上,把生動的記敘,深沉的抒情和警辟的議論三者穿插交織,形成了汪洋恣肆的憤怒、哀痛和奮起反抗的情感的波濤,具有巨大的藝術感染力。
上一篇:《散文·記左權同志》簡析
下一篇:《散文·近代·記王隱君》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