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漢·東方朔·東王公
亦題《天笑》、《大石室》等。漢代志怪小說。舊題東方朔撰,原載《神異經(jīng)》的《東荒經(jīng)》。《太平御覽》卷十三亦引載。吳曾祺《舊小說》、李劍國《唐前志怪小說輯釋》、李格非等《文言小說》皆錄入。作品描述:東荒山中,有一大石室,東王公就居于此處。東王公身高一丈,頭發(fā)皓白,人的形體,鳥的面孔,還長有像虎的尾巴似的東西。他隨身載有一只黑熊,左顧右望。東王公常與一玉女燕飲戲玩,做投壺這種游戲,每次投壺皆以千二百根矢躍出壺外為限度,先達(dá)到者為勝,假若有投入壺中沒有躍出的,天都噓噓然為之感嘆。(矢躍出須接之方為勝),而矢躍出脫誤沒有接住的,天打雷電之光,而為之笑。這里記了東王公與玉女投壺的故事,曲折地反映了人間君主宮妃游戲作樂的生活情景。據(jù)史載,春秋戰(zhàn)國時,投壺是社會上流行的游戲之一。漢代投壺活動仍然盛行不衰,漢武帝就對善投壺的郭舍人倍加青睞,本文所寫神人投壺故事,就是人間投壺活動之折射。作品構(gòu)想新鮮奇特,富有情致,開始就幻設(shè)東王公居地的奇特境界,這是一奇。接著作者用極富想象和夸張的語言,塑造了東王公長身、白發(fā)、人形、鳥面、虎尾的形象。東王公既帶有人的特性,又帶有某些獸性,這是二奇。下寫東王公與玉女投壺。“每投千二百矯”為度,這是極言游戲活動時間之長,說明戲樂之酣。這里把現(xiàn)實(shí)生活中的戲樂活動與神人生活融合,寫得既有人的情致,又具神的異趣,這是三奇。本文投壺游戲的主人公是東王公和玉女(仙女)。另外還有一個相當(dāng)于司射的旁觀者“天”。他很具有人情味,在津津有味地觀賞著東王公和玉女的游戲。文中寫矢投入壺中而沒有出來,“天為之噓”;如果矢出而脫誤沒有接著,“天為之大笑”。張華注謂:“言笑者,天口流火炤灼。今天下不雨而有電光,是天笑也。”“天”的人神兼?zhèn)涞男蜗螅瑒t栩栩如生。這是四奇。故事的“四奇”,表現(xiàn)出作者豐富而奇特的想象力和開闊的視野。整個故事文筆簡古而暢達(dá),不似《山海經(jīng)》那樣拙直樸野。情節(jié)不枝不蔓,沒有零星瑣碎的記敘,故事性頗強(qiáng)。據(jù)李劍國考證,“東王公是仿照西王母形象創(chuàng)造出來的,一東一西,一公一母,兩個老怪物倒也班配”(《唐前志怪小說史》)。然《神異經(jīng)》本篇所記“東王公”則是首載。本書《中荒經(jīng)》記“東王公會西王母”更是富有藝術(shù)魅力。在《十洲記》中,東王公又衍化為“太真東王父”,由 “居于東荒山中大石室”演變?yōu)椤氨毯V蟹錾I系奶蹖m”。東漢初,郭憲《洞冥記》卷二載有東王公棄吉云神馬于“清津天岸”之事,這大概是由東王公的伴獸演化而來。后來的《西王母傳》又把東王公演稱為“木公”。南朝陶弘景《真誥》卷十四說“八渟山高五千里”,山上的“乘林真人鬰池元宮”,是東王公所鎮(zhèn)處。東王公居處演變得越來越雅致。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前集卷十四《諾皋記上》則記有東王公“從女九千”,這當(dāng)是由投壺玉女演化而來。五代杜光庭《仙傳拾遺》的《木公》集東王公故事之大成。并完成了東王公向“玉皇君”(即玉皇大帝)的演變過程。東王公和玉女投壺故事已成為一個有名典故,后人李白等都曾用此典入詩 (見《短歌行》 等)。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孔約·龜精》簡析
下一篇:《先秦·列御寇·兩小兒辯日》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