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兩晉南北朝·祖沖之·費慶伯
南朝齊志怪小說。祖沖之撰。原載《述異記》。《太平廣記》卷三二六引載。魯迅《古小說鉤沉》、鄭學弢校注《列異傳等五種》皆輯錄。吳曾祺《舊小說》、李繼芬等《漢魏六朝小說選譯》皆選錄。作品描述:宋孝建年間(454—456),費慶伯出仕為州治中(刺史屬官),假期回家,忽見三個戴赤巾的衙役,說是奉長官之命請他去一趟。費慶伯疑惑不解,因他剛從長官處來,況且衙吏平常都戴黑頭巾,現在怎么又戴赤頭巾?衙役說請他的不是世間長官。慶伯恍然大悟,方知這三個衙役是鬼,立即跪下叩頭,請求救他。鬼吏答應回去改一下期限,過幾天再來拜訪,要他辦酒食招待,并囑不能走漏消息。幾天后,三鬼吏果然又來,說事情已經辦成,慶伯高興地拜謝他們,并親自擺上酒食款待。臨別時,鬼役再次叮囑慶伯,切要秘隱此事。慶伯妻性嫉妒,認為這定是妖怪來迷惑慶伯。慶伯迫不得已,只得以實情相告。話剛完,便見那三個衙役被打得鮮血淋漓,怒責慶伯壞了他們的事。慶伯遂得暴疾,未明即死去。本篇寫鬼役作弊(私改壽簿)受請,完全是人間官府衙門的慣用伎倆,但一經泄露,又立即無效了。這就曲折地反映出平民百姓對當時世態的不滿情緒。小說借鬼怪題材,揭露和鞭撻了封建社會那些虐人害物,營私舞弊的貪官污吏的丑惡行徑,具有深刻的思想意義。作品中的衙役,雖為鬼物,卻也富有人的思想和性格,他們憑借手中的職權,瞞上欺下,舞弊營私,既要吃請,又怕走露消息受到責罰。這就充分暴露了他們做賊心虛的丑惡面目。盡管他們機關算盡,事情終究還是敗露了,遭到應得的下場。小說情節曲折,波瀾起伏,結構亦較完整。故事以慶伯求生開篇,又以慶伯暴死作結,中間描述慶伯將死而繼生、生而又復死的原委過程,構思可謂精妙。作品敘事,文筆生動,其中亦不乏細致的描寫,如鬼役答應改動費慶伯的死期,又言:“卻后四日,當更詣君,可少辦酒食見待,慎勿泄也。”大功告成之后,鬼役如期吃請,臨去又曰:“哀君故爾,乞秘隱也。”這兩處細節描寫。活現了鬼役既欲受請而又害怕事敗的心態,有力地突出了人物的性格特征。需要指出的是,本篇寫費慶伯的生生死死,完全是由鬼役左右的,表現了鬼怪主宰人生的思想傾向。而費慶伯由于泄密,最終導致了暴病而卒的可悲結局,則又流露了因果報應的封建迷信觀念。這些,都反映了作者思想的局限。
上一篇:《三國兩晉南北朝·戴祚·謝允》簡析
下一篇:《秦漢·劉向·趙地亂》簡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