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囊藥性賦》的主要內容,《珍珠囊藥性賦》導讀
《珍珠囊藥性賦》又名《雷公藥性賦》或《珍珠囊指掌補遺藥性賦》,系本草學著作,原題元張元素(或李杲)撰,成書時間不詳,實為多種不同時期的同類著作合編而成。其中《珍珠囊》又名《潔古珍珠囊》、《潔古老人珍珠囊》,為張元素撰,成書于12世紀左右。原書已佚,今僅存輯入《濟生拔萃》一書的節錄本。明代有人將題有元山道人“敘”的《藥性賦》一卷與《珍珠囊》合刊;明代熊宗立又將此二書合編為《京本珍珠囊藥性賦》;明末又有人將此本與無名氏所集的410種藥物的藥性賦合編,另題全書為《珍珠囊藥性賦》,是現在通行的版本。清王晉三將本書重訂為《珍珠囊補遺藥性賦》,并與題明李士材撰的《雷公炮制藥性解》合刊。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58年鉛印出版,1986年重加標點考校鉛印出版。
張元素(12世紀),字潔古,金代易州(今河北易縣) 人,中醫學家。幼讀經書,27歲考進士落第,因而發憤學醫,由治愈金元四大醫家之 一劉河間傷寒病而名噪 一時。針對當時醫界過分拘泥古方的風氣,他倡導“運氣不齊,古今異軌,古方新病,不相能也”的論點,主張根據當時的氣候變化和患者體質靈活用藥,以適應臨證實際需要,在孫思邈、錢乙及《中藏經》的影響下,系統總結臟腑辨證方法,創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對藥物氣味的升降作用和藥物歸經有許多新見解。他還重視胃氣,開創了金元時代的“易州張氏”學派。李時珍稱之為《靈樞》、《素問》后的第 一人,其著作除《珍珠囊》外,尚有《醫學啟源》、《臟腑標本寒熱虛實用藥式》等。李杲為其學生,是著名的金元四大醫家之 一,盡得其傳,創立脾胃學說。
本書共4卷,約3萬余字。卷1為《藥性賦》的原書,前有題為“元山道人識”的原敘,首載248種藥物的藥性與功用的歌訣,其中包括寒性藥66種,熱性藥54種,溫性藥60種與平性藥68種; 繼之載“用藥發明”,通論藥性陰陽、標本,升降浮沉,補瀉、五臟苦欲、禁例,并有十八反歌、十九畏歌、六陳歌。卷2為“主治指掌”,又名“逐段錦”,對常用的90味中藥性味主治進行了概括總結; 次列“用藥須知”,包括用藥法象、四時用藥法、用藥丸散、藥本五味歌、妊娠服藥禁歌等。卷3—4即無名氏所撰的另一種藥性賦,將410味藥物分為9類,即玉石部46種,草部 (上、中、下)共127種,木部77種,人部7種,禽獸部19種、蟲魚部37種,果品部16種,米谷部15種,蔬菜部21種。各藥均以歌賦記其主治,復加按語對其名實、性味、功用等進行補充說明。
本書為本草學歌訣、便讀類著作,全書詞句流暢、扼要精賅,主要以歌賦形式編寫,便于記誦。書中對藥物的討論,既有理論,又切合臨床,從藥物的性味、功能、主治,到配伍、禁忌、炮制方法,均作扼要闡述,故自明代以后一直被醫家視為學習中醫藥的入門佳作。本書與《雷公炮炙藥性解》的合刊本流傳極廣,僅建國前此類合刊本即達50余種之多,書名前多冠以“校正”、“增補”字樣。由于本書通行本為勉強揉合數種著作,屢經眾手修易而成,非一人一時所作,故體例與論述之處多未能融合為一。本書建國后曾多次校訂出版,并有 “白話解”等研究、解釋性著作行世。
上一篇:《潛確居類書》的主要內容,《潛確居類書》導讀
下一篇:《琴書大全》的主要內容,《琴書大全》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