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河方略》的主要內容,《治河方略》導讀
《治河方略》是論述17世紀治河通運工程的專書。清靳輔撰。明朝末年,河政廢弛,決溢嚴重。清初,黃、淮、運亦連年成災??滴跏迥?(1616),黃河倒灌洪澤湖,高家堰大堤決口34處,淮水沖入淮揚運河,運河堤決口300余丈,里下河7州縣被淹;黃河又決口數十處,漕運受阻。次年,靳輔就任河道總督,受命治河。他接受陳璜綜合治理的建議,提出黃、淮、運全面施工興治的主案,先浚下游,后疏上游,堵塞所有決口,堅筑兩岸堤防,興建減水壩泄洪。經過十余年努力,黃河復歸故道;又鑿通中運河,使黃、運分離;黃河河南投壩工也堅筑完固,河政出現小康局面,收到了黃、淮安流、運河通暢的巨大效益,被認為是清朝260多年中治黃通運最大的成就。作者結合親身實踐,論述和總結了這次治河通運的工程和經驗,撰成本書。本書原名《治河中》,翟應階重編時,改成今名,后世刻本有聽泉齋乾隆丁亥刊本、中國水利珍本叢書刊本等。
靳輔(1623—1692),字繁垣,漢軍鑲黃旗人。祖籍山東歷城。順治時,官內閣中書。康熙初,遷內閣學士。十年(1611)任安徽巡撫,十六年(1677)至二十七年(1688)、三十一年(1692) 間,先后任河道總督十余年。他采納幕友陳璜建議,制定了確保運道為主的治河方針,采取浚淤、開河、分洪、堵口、筑堤、疏通海口等一系列措施,取得了河治運通的顯著成效。今有《靳文襄公奏疏》 傳世。
原書據王漁澤所撰墓志銘云 “十二卷”。今書10卷,約12萬字,卷首錄圣諭4道、進書疏1道,《黃河圖》、《黃河舊險工圖》、《黃河新險工圖》、《眾水歸淮圖》、《運河圖》、《淮南諸湖圖》、《五水濟運圖》各1幅。卷1—3治紀;卷4川瀆考、諸泉考、諸湖考、漕運考;卷5河決考、河道考; 卷6—7卷疏; 卷8名論。卷9附陳璜 《河防述言》; 卷10附陳璜 《河防摘要》。靳輔所著,實為8卷。末書著重記述黃、淮、運干支水系、泉源、湖泊概況,黃河變遷及治理、歷代治河議論,并著重闡述17世紀蘇北地區黃、淮、運決口泛濫并治理經過、精要之處皆在治紀部分?!吨渭o上》論二河得以復故的原因,述首嚴處分、改增官守、設土河營、挑浚、引河、開辟???、塞決先后、量水減泄、防守險工、堅筑河堤、堵口諸要、就水筑堤、栽植柳株、酌用蘆葦、運載土方、采辦料物、土方則例?!吨渭o中》為各要害處專論,如論高家堰、永安河、南運口、皂河、中河、黃淮全勢、黃淮交濟、南岸遙提、北岸水利、簫陽南河、駱馬湖口、下河形勢、王公堤、黃河三沙、歲修水計、論賈讓治河奏、論賈魯治河?!吨渭o下》論堤工、河工、物料。
本書與潘季馴《河防一覽》齊名,后世治河者奉為金科玉律,在治河通運工程諸書中,居重要地位。
參考文獻
- 1. 姚江源:《中國水利史綱要》,水利電力出版社,1987。
- 2. 翟忠義: 《中國地理學家》,山東教育出版社,1988。
上一篇:《治水筌蹄》的主要內容,《治水筌蹄》導讀
下一篇:《清代匠作則例》的主要內容,《清代匠作則例》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