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魚譜》的主要內容,《朱砂魚譜》導讀
《朱砂魚譜》是中國古代全面闡述金魚方面的著作。明萬歷二十四年(1596)張謙德著。收入《美術叢書》 第1函第10輯。
張謙德生于明萬歷五年(1577),卒于崇禎十六年(1643)。字叔益。后改名丑,字青父,號米庵。昆山(江蘇松江縣西北)人。除著《朱砂魚譜》外,還著有《瓶花譜》、《茶經》、《野服考》、《清河書畫舫》等。
《朱砂魚譜》分上、下兩篇。上篇為敘容質,從10個方面敘述金魚的形態、品種、遺傳變異及人工選擇;下篇為敘愛養,也是從10個方面敘述了金魚的生態習性、繁殖和飼養方法。全書約2600字左右。
張謙德通過實地觀察,總結了吳中(泛指今太湖流域一帶。后指蘇州府吳縣)養朱砂魚 (金魚)的經驗。書中記載金魚品種有:白身頭頂朱砂王字者、首尾俱朱砂腰為玉帶者,一面朱砂一面白作天地分者、七星者、巧云者、波紋者、白身頭頂、銀管者、金背者、菊花者、梅花者、琥珀眼者等數十種。書中記述金魚的形態說:“朱砂魚,不特尚其色,其尾、其花紋、其身材與凡魚不同也。身不論長短,必肥壯豐富者方入格”。又指出金魚大都是雙尾鰭,有的為四尾五尾,不同于一般魚的形態。
在金魚的繁殖和魚缸選用上,書中記載:每年四、五月金魚開始追逐產卵。產卵后將卵置于缸中。幼魚孵出時,形體如針如線,不用喂食。幼魚長到四、五分就可以飼以紅蟲(水蚤)。書中在專門講述到養金魚用盆缸質量時指出:“缸以瓷州所燒白者為第一。杭州、宜興所燒者亦可用,終是色澤不佳。”
《朱砂魚譜》提到金魚選種時說:“蓄類貴廣,而選擇貴精。須每年夏天取數千頭,分數十缸飼養。逐日去其不佳者,百存一、二,并作兩、三缸蓄之,加意愛養,自然奇品悉備”。說明通過對金魚的混合選擇法培育出新的品種。書中又記載: “盆魚中其純白者最無用。仍有久之變為蔥白者、翡翠者、水晶者,迫而視之,俱洞見腸胃。”說明培育出了蔥白、翡翠、水晶,3個透明的新品種。
上一篇:《朱子語類》的主要內容,《朱子語類》導讀
下一篇:《植物名實圖考》的主要內容,《植物名實圖考》導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