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變文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唐代敦煌變文作品總集。王重民、王慶菽、向達、周一良、啟功、曾毅公合編。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初版,1984年再版。變文,是唐代通俗文學形式之一。編者將國內外公私收藏的變文和有關作品,盡可能地分別拍攝照片或抄寫,根據187個寫本,校寫成為78種,再依故事內容分卷排列。是集分類,先依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佛教故事分為兩大類。歷史故事和民間傳說又依文體有說有唱、有說無唱和對話體分為3卷(1、2、3卷)每卷更依歷史時代次序之。佛教故事則依佛(釋迦)的故事、佛經講唱文學和佛家故事,亦分為3卷(4、5、6卷)。前3卷為“俗講”,包括《伍子胥變文》、《孟姜女變文》、《王昭君變文》、《董永變文》、《張義潮變文》(以上第1卷)、《秋胡變文》(第2卷》、《晏子賦》(第3卷)等共23篇;后3卷為“經講”,包括《八相變》(第4卷)、《維摩詰經講經文》(第5卷)、《目連緣起》(第6卷)等40篇,押座文及其他短文篇為第7卷。《搜神記》和《孝子書》包含著變文的原始資料,編者將其編為第8卷。篇中有旁注,篇末有校記。在爭取保存原貌的條件下,力求讀者披閱的便利。全書取材廣泛,輯錄甚豐,是研究敦煌變文和通俗文學的必備參考書。
上一篇:《政治經濟學及賦稅原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敦煌民俗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