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大詔令集》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北宋宋敏求編。共130卷,為唐代各朝詔令的總集,系作者根據(jù)其父宋綬所纂輯之稿整理而成。體例上共分為帝王、妃嬪、追謚、冊謚文、哀冊文、皇太子、諸王、公主、郡縣主、大臣、典禮、政事、蕃夷等13門類。每一門類下又分有細目。詔令是以皇帝的名義所發(fā)布的官文書,它和《起居注》、《實錄》一樣,同為記述當時政治大事的直接史料,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尤其是唐代的《實錄》除《順宗實錄》5卷外,都已佚失,更顯出其珍貴,可以糾正兩《唐書》記載上的錯誤和彌補其空白。如根據(jù)該書第99卷所載咸通三年十月《分嶺南為東西道敕》,可以糾正《新唐書·方鎮(zhèn)年表》中以象州為蒙州之誤,并彌補其龔州、藤州、巖州三州之缺。根據(jù)該書第81卷《修晉書詔》,可以糾正《舊唐書·房玄齡傳》及《令狐德棻傳》中將貞觀二十年始修《晉書》為貞觀十八年之誤。又如唐敬宗本為宦官所殺,兩《唐書》均隱晦其事,而在該書第114卷《江王下教》中則具載其詳。楊太真本是壽王妃以及她后來度為女道士的經(jīng)過,《舊唐書》亦頗隱晦,而在該書第40卷《冊壽王楊妃文》和《度壽王妃為女道士敕》中,則明證其事。特別是該書第83卷以后政事、蕃夷二大類中所收詔令,直接關(guān)涉到唐代的政治、經(jīng)濟、法律、選舉、職官、婚姻制度,以及與周邊各族關(guān)系的豐富資料,是研究唐史的人所不可忽略的。宋敏求(1019~1079),字次道,曾任館閣校勘并預修《唐書》。治平中,召為《仁宗實錄》檢討官,同修《起居注》。后升為龍圖閣直學士,修兩朝正史,曾補撰唐宣宗、懿宗、僖宗、昭宗、哀帝5朝《實錄》。諳熟唐代史事,因而所錄較為完備。該書體例也為后代所延用,如南宋紹興年間宋氏編有《宋大詔令集》240卷。長期以來僅有抄本流傳,至1914年始有刊行,收入《適園叢書》。內(nèi)容已有殘缺,其中第14至24卷、第87至98卷久已佚失,其余部分也因輾轉(zhuǎn)傳抄,有不少訛誤之處。1959年商務印書館根據(jù)舊抄本與刊本等校勘,出版有標點本,為目前的通行版本。
上一篇:《吶喊》作品簡析與讀后感
下一篇:《四庫全書大辭典》作品簡析與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