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諫逐客書》簡介|介紹|概況
散文篇名。秦李斯作。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說:“秦王拜斯為客卿。會韓人鄭國來間秦,以作注溉渠,已而覺。秦宗室大臣皆言秦王曰:‘諸侯人來事秦者,大抵為其主游間于秦耳,請一切逐客。’李斯議亦在逐中。斯乃上書曰:‘臣聞吏議逐客,竊以為過矣……’秦王乃除逐客之令,復李斯官,卒用其計謀。官至廷尉。二十余年,竟并天下,尊主為皇帝,以斯為丞相。”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論說》:“夫說貴撫會,馳張相隨,不專緩頰,亦在刀筆。范雎之言事,李斯之止逐客,并煩情入機,動言中務,雖批逆鱗,而功成計合,此上書之善說也。”明歸有光說:“文章用意庸,易起人厭。須出人意表,方為高手。如李斯《諫逐客書》,借人揚己,以小喻大,另是一個構思。能打破此等關竅,下筆自驚世駭俗矣。”(《文章指南》)清林云銘《古文析義》說:“細玩行文,落筆時胸中必有一段無因見逐、不能自平之氣。故不禁其拉雜錯綜,忽而正說,忽而倒說,忽而復說,莫可端倪。如此所以為佳。”清余誠《重訂古文釋義新編》:“李斯既亦在逐中,若開口便直斥逐客之非,寧不適以觸人主之怒,而滋之令轉甚耶?妙在絕不為客謀,而通體專為秦謀。語意由淺入深,一步緊一步,此便是游說秘訣。……意最真摯,筆最曲折,語最委婉。而段落承接,詞調字句,更無不各具其妙。”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說:“法家大抵少文采,惟李斯奏議,尚有華辭,如上書《諫逐客》……故由現存者而言,秦之文章,李斯一人而已。”此文是公元前二三七年秦國下達“逐客令”后,李斯給秦王政上的奏章。文章采用今昔對比的手法,列舉大量事實說明客卿在秦國所作出的巨大貢獻,指出“王者不卻眾庶”的用人原則是符合秦國利益的;接著,剖析“逐客”的思想原因,在于秦王政重物輕人,缺乏政治遠見,這樣勢必把大批人才趕到敵對國家去,后果不堪設想。文章論點鮮明,論據確鑿,從正反兩面反復論證,既申之以理,又動之以情,既有無懈可擊的嚴密推論,又有酣暢淋漓的鋪陳排比,詞采繽紛,音調鏗鏘,是一篇很有影響的散文杰作。今人劉大杰《中國文學發展史》評道:“鋪陳排比,氣勢奔放,上承縱橫之勢,下啟漢賦之漸。”
上一篇:《謀攻》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謁衡岳廟遂宿岳寺題門樓》簡析|導讀|概況|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