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桐雨》簡介|介紹|概況
全名《唐明皇秋夜梧桐雨》。雜劇劇本。元白樸著。明李開先《詞謔》說:“《梧桐雨》中中呂,白仁甫所制也,亦甚合調;但其間有數字誤入先天、桓歡、監減等韻。”清李調元《雨村曲話》說:“元人詠馬嵬事無慮數十家,白仁甫《梧桐雨》劇為最。。”清梁廷楠《曲話》說:“《梧桐雨》與《長生殿》亦互有工拙處。《長生殿》按《長恨歌傳》為之,刪去幾許穢跡;《梧桐雨》竟公然出自祿山之口。《長生殿·驚變》折,于深宮歡燕之時,突作國忠直入,草草數語,便爾啟行,事難急遽,斷不至是;《梧桐雨》則中間用一李林甫得報、轉奏,始而議戰,戰既不能而后定計幸蜀,層次井然不紊。”近人王國維《宋元戲曲考》說:“明以后,傳奇無非喜劇,而元則有悲劇在其中。就其存者言之:如《漢宮秋》、《梧桐雨》、《西蜀夢》、《火燒介子推》、《張千替殺妻》等,初無所謂先離后合,始困終亨之事也。”王國維《錄曲余談》說:“余于元劇中得三大杰作焉。馬致遠之《漢宮秋》,白仁甫之《梧桐雨》,鄭德輝之《倩女離魂》是也。馬之雄勁,白之悲壯,鄭之幽艷,可謂千古絕品。今置元人一代文學于天平之左,而置此二劇于其右,恐衡將右倚矣。”近人吳梅《瞿安讀曲記》說:“此劇結構之妙,較他種更勝,不襲通常團圓套格,而以夜雨聞鈴作結,高出常手萬倍。惟楊妃穢跡,直言不諱,殊非隱惡揚善之道。顧元劇中關目排場等事,素不深究,亦未便以此繩糾也。”日本青木正兒《元人雜劇概說》說:“結構上各場都佳妙,一點徒費筆墨的地方也沒有。全劇始終緊張,到第四折而靜靜的收場,頗有余韻裊裊,不窮不盡的妙味。至其曲辭,則雖雜用俗語,而又能達典雅之極致,的確是元曲中第一等的杰作。”此劇借唐明皇荒淫享樂而致辱國喪家的悲劇,曲折地表現了金朝亡國的歷史,寄托了作者追懷故國的思想感情。作品結構謹嚴,脈絡清楚;人物心理刻劃細致入微;曲辭典雅俊潔,充滿詩情畫意,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但感傷氣氛比較濃厚,缺乏激人向上的精神。
上一篇:《桃花源詩并記》簡析|導讀|概況|介紹
下一篇:《水調歌頭·瑤草一何碧》簡析|導讀|概況|介紹